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服装领域的C2B对汽车业有何借鉴意义?
2016-10-19
分享至:

  服装定制往往离不开高端、昂贵、费时,位于佛山均安镇的广东爱斯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却颠覆了这一认知。根据系统传来的订单,利用RFID(电子标签)读卡器上的布料信息一键启动拉布机,18秒后,爱斯达的智能裁缝设备就可以由激光完成裁剪,包括图案、印花、做旧等效果都可以在这一环节由激光实现。这一效率是传统裁剪的600倍。

  随后这些布块被输送进“组装”流程。在这条生产线上,有专门做口袋的,有专门做拉链的,形成高效的“生产流”管理。

  通过RFID物联系统接入实时信息系统,一件衣服即可完成后面的一系列生产步骤,个性化的生产变得标准化、模块化。

  45分钟后,一条符合客户尺寸和款式要求的牛仔裤出炉。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用户在下单72小时后即可收到这款私人定制的牛仔裤。

  这就是爱斯达的C2B远程服装定制生产。

  用户既可以在爱斯达的平台上网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尺寸下单,也可以在线下体验店通过试穿,由线下店的裁缝师傅帮助测量包括腰围、臀围、腰围、膝围、外长等最舒适的准确数据。

  最后顾客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钉扣,甚至是皮牌上的文字内容和图案、在裤子某些位置添加特殊印花等。

  客户的定制信息实时传送给爱斯达的智能工厂,即可实现“18秒裁剪、45分钟成品、72小时收货”。

  这背后离不开爱斯达自主研发的“智能裁缝”设备和“BMS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支撑,将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服装制造技术综合应用。

  工业时代把人当机器用,而互联网时代把机器当人用。替代传统手工裁剪的智能裁剪机器设备无疑是提高服装定制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方案。一小时耗电为50kw的激光剪裁可以平均18秒剪裁一条牛仔裤。图为爱斯达的智能裁缝设备。

  爱斯达的智能裁缝集合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数据、激光、机电、自动化控制于一体,让服装实现快速个性化裁剪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很多人都知道青岛红领集团,它是国内最早进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变革的传统服装企业,其自主研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男士正装定制领域的大型供应商平台RCMTM,用规模工业生产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不同的是,西装的“定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红领要解决的是以更低成本去实现“大批量”定制,而爱斯达模式实现了普通服装又快又便宜的定制。

  从技术上来讲,智能裁缝就如同一台超级打印机,可以实现不同面料、全品类服装、个性化设计的快速裁剪。

  爱斯达服饰创始人、CEO樊友斌告诉《汽车商业评论》,2013年爱斯达就以实现纯个性化定制为业务的主要方向,当时以为这就是C2B,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反而导致回购率并不高,用户粘性低。

  衣服不同于装饰品,在体现个性化的同时还要满足功能性需求,比如社交功能,穿出去是否合适等,消费者限于专业知识,很难自己完成。

  经历了不断试错、调整之后,樊友斌意识到在转型C2B的过程中,面对用户漫无边际的个性化意愿,解决其真正的需求才是最具核心价值的,而在服装领域,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就是尺寸。

  不同于国标建立的Y、A、B、C四种体型,现实中,身高和体重产生的组合数量要远远超出这些。过去8年,爱斯达积累构建了一个人体数据模型库,采集了25万个人体数据,形成了3600个人体样板。

  这些样板数据被用于在线定制,根据客户填写表格要求的数据自动匹配,无法成功匹配的特殊尺寸则生成一个新的样板,后台就能够在三分钟内完成服装图纸设计,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码一版”。

  最大限度满足痛点需求,在不影响基本功能、设计美感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多的个性化选择,樊友斌说,这在所有产业进行C2B转型过程中都是通用的。

  ▲爱斯达的智能裁缝由激光完成裁剪,同时包括图案、印花、做旧等效果都由激光实现。图为牛仔布上印制的爱斯达服饰创始人、CEO樊友斌的漫画头像。樊友斌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具有先进的制造手法,能够与用户连接在一起,这只是智能制造的开始。打造一条连接上下游的数字供应链才是向智能制造转型最关键的一步。”

  快速个性定制“有了光”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带来的库存积压是几乎所有制造行业的通病,爱斯达最初的转型也是为解决库存烦恼。

  做牛仔起家的爱斯达在2008年成立不久就遭遇了金融危机,国内服装外贸业务陷入萧条,大部分客户订单出现下滑。在统计客户订单时,樊友斌发现只有一家专做大尺码牛仔裤的客户在环境不景气时以每年超过3倍的速度在增长。

  他敏锐地意识到针对特殊体型的定制服装蕴藏的潜在市场需求。

  2009年,樊友斌通过朋友介绍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请教。卢也是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抛给樊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做量身定制的衣服,打算多长时间交给客户?

  樊友斌回答:以现在的速度,最快七天可以做出来。

  第二个问题:凡客、淘宝等电商,消费者下单后,两三天就能收到货。你觉得普通消费者能等你七天吗?

  第三个问题:你能做特殊体型的服装定制,普通人群的能不能做?

  这三个问题让樊友斌确定了将“针对所有消费者的快速定制”作为爱斯达需求突破的方向。卢秉恒告诉樊友斌:如果你3天内能将定制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未来整个市场就是你的。

  工业时代把人当机器用,而互联网时代把机器当人用。替代传统手工裁剪的智能裁剪机器设备无疑是提高服装定制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方案。

  樊友斌曾连续大半年的时间去世界各地100多家企业学习、考察,寻找先进设备。服装工业都是以批量化标准做设备研发,市场上没有一台能满足其要求的设备。

  定位于“即需零售”的美国Zazzle公司给了樊友斌信心,至少让他这条路线是可行的。用户基于Zazzle的素材库,可以轻松设计自己喜欢的T恤、杯子、邮票,然后再由Zazzle帮助用户完成产品的定制生产。

  樊友斌决定自己从零打造一台智能设备。2012年,爱斯达启动“快速裁剪”研发项目,高薪聘请了服装制造、机械自动化和激光切割等三大领域的科研人才,进行跨行业攻关。

  经过一年半的验证和技术迭代,在投入4000多万元之后,爱斯达研发出了适用于服装定制领域的智能裁缝。

  这台机器尾部是备料区,5种布料分别挂在5个锟筒上,启动机身侧边红色按钮后,订单所需布料就会自动传送到履带上。从电脑里调出一位客户的身材数据和版型,按下“确认”键,两三秒内,激光便在布料上烧蚀出设定的图样或文字,不到20秒一块布料就被激光裁剪成数块大小不等的布片。

  随后,这些大小布片离开履带进入备料筐,工人从备料筐分别取出,并挂在带有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衣架上,通过车间上方的吊挂线轨,将相同工艺分配到对应生产岗位进行缝制。工人把缝制好的半成品重新挂到吊挂线轨上,向下一道工序转移,最后生产出款式各异、件件不同的牛仔裤。

  与之配套,爱斯达还自主研发了一套BMS(柔性快速制造平台)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对客户数据采集、订单整理、排产、生产制作、物流、售后、财务等信息实时跟踪并传输给对应管理部门。

  再加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爱斯达打通了从产品下单、原材料选择、智能裁缝加工到最后成品出库的所有数据。

  订单数据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相融合,实现了定制产品的快速批量生产。定制服装的重复购买率达到60%,其中超过40%是四件以上的重复购买,这是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美国《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这样评价爱斯达:深挖激光在服装定制中应用程度的“更高、更快、更强”,服饰数据化后的快速、个性化制造“于是有了光”。

  因为这项服务,爱斯达被工信部授予“2015全国工业企业示范企业”“2015工业企业质量标杆”“2015年度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最佳实践奖”等多项荣誉。

  樊友斌也曾进入“2014中国商业年度最具创意人物100榜单”,位列这一名单的还有雷军、张小龙、周鸿祎等国内互联网大腕。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埃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S.Phelps)不仅到爱斯达参观,还邀请了樊友斌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流。

  爱斯达创新的C2B模式也受到了其他制造行业的关注,上汽大通在进行C2B模式转型探索时,就邀请了樊友斌去作深入的定制生产模式探讨。

  ▲从技术上来讲,智能裁缝就如同一台超级打印机,可以实现不同面料、全品类服装、个性化设计的快速裁剪。图为爱斯达智能裁缝通过激光实现图案、做旧等效果。

  C2B2B由于智能裁缝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人工成本,即便爱斯达所有的产品都选择了高档的材料,其最终售价并不高。

  一条定制的牛仔裤仅需299元,一件进口面料做成的衬衫不过三四百元,而同等材质的衬衫在商场的价格要一两千元不等。

  在樊友斌的规划中,爱斯达将致力于成为服装定制行业的方案解决商,依托庞大的生产企业用户群,搭建不同服装品牌的大规模定制平台。

  他说:“我们计划和尽可能多的服装品牌合作,承接他们的定制订单,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输入参数,就可以迅速买到合作品牌量身定制的衣服。”

  实现快速的远程个性定制并不是爱斯达的目标,樊友斌希望爱斯达通过C2B2B模式成为服装领域的富士康。

  所谓C(Customer)2B(Business)2B(Brand),简单来说是爱斯达作为供给商帮助其他品牌建立C2B模式,实现快速定制功能。目前爱斯达已与美特斯邦威、马克华菲、埃沃定制等10余家服装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消费者来说,自有品牌其实只是爱斯达定制的一部分,其定制能力同步开放给不同品牌以及独立设计师。未来通过爱斯达的平台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设计师,得到授权的智能裁缝会做出完全一样但为用户量身定做的服装。

  美国服装品牌GAP的总裁早在去年9月便专程到爱斯达位于佛山的办公室,希望能够让其给GAP做美国市场定制化供给。

  此外,智能裁缝和BMS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引进工厂,提供快速返单的柔性供应链,使传统期货卖库存的方式改造为智能补货方式。最终助力整个服装产业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彻底颠覆传统的服装制造业。

  这也是为什么樊友斌希望爱斯达成为“富士康”,而不是苹果。

  在此过程中,爱斯达积累起庞大的数据库,包括服装版型库、人体数据库以及服装数据库。在樊友斌看来,未来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将是数据,只要掌握了足够的客户数据,就能够掌握行业话语权,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一人一码”带来的数据价值,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定制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厂家的生产需求。为此,爱斯达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爱斯达数据,专注人体数据分析、服装版型数据库、智能制造数据管理。

  “卖一台智能裁剪机器人的利润,相当于代工几万件衣服”,“既可以卖智能生产设备,也可以为厂家提供数据”,爱斯达模式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还有新的利润增长点。曾经同行眼中的“疯子”在这轮转型浪潮中走在了前列。

  在外界看来,爱斯达模式已经实现了巨大成功,樊友斌的“野心”却不止如此,他认为爱斯达还在继续转型的路上,“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三年后再看今天可能就不值一提了”。

  接下来,爱斯达在各地的线下体验中心将陆续投入运营,覆盖亲子、休闲、运动等全品类服装,全智能化生产环境的荆州示范中心也将在9月底建成。供应链管理成为摆在樊友斌面前的新难题。

  智能化水平越高,对整个供应链的要求就越高,需要每一个环节都能通畅无阻。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流程前功尽弃。

  实现智能制造是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设计、生产环节由爱斯达自己管控,但是向上游采购的面料、扣子、拉链等物料配件环节有它自己的模式。

  樊友斌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具有先进的制造手法,能够与用户连接在一起,这只是智能制造的开始。打造一条连接上下游的数字供应链才是向智能制造转型最关键的一步。”(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