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万物可织——人工血管,取得重大突破
2025-08-15
分享至:
近日 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团队
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研发首款 ePTFE集成一体式
CoreVascu人工血管
并在临床成功完成首例植入手术
点亮中国患者的生命希望
▲CoreVascu人工血管首例植入手术
  01
  突破“卡脖子”技术
  纺织学科铸就生命之网
  人工血管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创新医疗器械,可替代人体动/静脉,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置换、血管搭桥等手术。目前,小口径人工血管(内径<6mm)制备较为困难,技术被美国戈尔、巴德等公司垄断,价格昂贵。面对国外垄断的困局,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迎难而上,突破ePTFE材料的核心奥秘,充分发挥学校在纤维材料加工成型、精密结构设计领域的深厚积淀,对ePTFE进行深度“编织”与优化。
▲CoreVascu人工血管产品实物图
  历经大量基础研究、严苛动物实验,ePTFE材料最终在生物相容性、长期通畅率、抗穿刺分层等关键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为CoreVascu人工血管奠定了不可撼动的科学基石。这一突破不仅是材料领域的跨越,更标志着纺织前沿科技向生命健康领域的战略性拓展。
▲ CoreVascu人工血管产品微观图
  02
  产学研医深度融合
  创新链点亮生命之光
  从实验室的纤维图谱,到患者体内的“生命通路”,CoreVascu人工血管的诞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范。浙江理工大学与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协同,临床专家深度参与,确保研发紧贴临床痛点。
▲CoreVascu人工血管项目医工合作研讨会
  首例CoreVascu人工血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医学中心成功植入并圆满完成透析治疗,整个透析治疗过程血流通畅稳定,透析后未发生渗血等并发症。其独创的集成式一体化设计有效规避穿刺分层风险,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临床优势显著。从植入成功到透析捷报,CoreVascu以完美临床表现预告我国高端人工血管时代的到来。
▲CoreVascu人工血管首例成功植入

  03

  从纤维到未来
  “编织”健康中国新图景
  CoreVascu人工血管的成功研发,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尿毒症患者等群体带来可及的生命希望,更彰显浙江理工大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担当。这是学校纺织学科前沿创新力的璀璨结晶,是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丰硕成果。
▲CoreVascu人工血管首次穿刺透析治疗
  目前,CoreVascu人工血管已加速推进多中心临床试验。浙江理工大学将以纺织科技为刃,以人民健康为任,推动这一自主创新的“生命线”早日惠及全国,为中国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理工力量”。
  04
  教科人一体化发展
  攻坚战场淬炼创新人才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科率先构建以“需求牵引、医工协同、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纺织科技重新定义医疗健康,以交叉融合重塑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从第一性原则出发,以人民健康需求为根本导向,深度融合纺织科学与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基于纺织基础知识确立课题方向,以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医工交叉的教育科研支撑,系统性地解决从生物材料开发到功能性纺织品设计等研发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实现问题导向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跃升。通过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真实科研项目实战训练、医工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学校构建了“需求洞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和“教科人一体化”培养范式。这一闭环模式确保每一项科研直指临床痛点,每一门课程对接产业需求,每一位学子在解决真问题中成长为既懂纺织技术又通医学原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从“衣被天下”到“守护生命”
纺织科技正在编织
人类健康的壮丽未来
浙江理工大学将继续
以“四个面向”为引领
做深做透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两篇大文章”
让科研精准落地
让教育切实有用
让人才价值充分增值
推动科技创新真正造福人民健康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报道】中国首届
360.jpg
【专题】波司登发布ES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