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话说宜昌服饰
2013-07-05
分享至:

  宜昌服饰,种类繁多。

  俗话说:“人是树桩,全靠衣装。”一个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既反映出职业的区别,也反映出人的性格与情趣,还反映出时代的特征。除此之外,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也从服装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纵观宜昌服饰,在款式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与重庆、武汉两大城市基本相同,属于典型的长江流域的服装风格。

  宜昌的服饰,如同上述两个大城市一样,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款式。

  清代,因处于典型的封建社会,各种服装样式,无不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在那个时代,在男士群体中,其流行款式,就是长袍马褂,头上佩戴的是“西瓜皮”的帽子,当然,盛夏时节与严冬时节,则要换装了。夏天风行的多为白色的纺绸褂裤,冬天则是挂“萝卜丝”的长皮袍子。无疑,这些丝绸、皮货之类的高档服饰只在有钱人中流行,缺衣少食者只能望洋兴叹!他们穿的依然是家机布的普通便装,甚至补丁加补丁。

  民国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人们打破思想束缚,男人不蓄辫子,女人不裹脚,服装样式也来了一个大变化,在男士中提倡穿中山服,女士中提倡穿旗袍。与此同时,服装的布料也趋向大同:男士中山服选用的是青色毕叽呢,女士旗袍选用的是天蓝色的阴丹士林。无论男女,头上都不戴帽子,男的蓄平头,女的是短发。与服装相配套的鞋子,男女有别:男的时兴穿上海回力牌球鞋,女的时兴穿黑色浅布鞋,可以相扣。需要提及的是,上述男女服饰的变化,只在城镇普及了,在农村并未普遍推开,多数人依然穿的是粗蓝大白布的便衣。

  解放以后,人们的服装又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男的除了穿中山服外,还流行起了学生服,其款式比中山服简单多了,只有三个荷包,且都是敞口的;领口是平的,无需翻卷。在女士中,则时兴列宁服,与它配套的是头戴列宁帽(又称八角帽),布料颜色几乎是清一色的黑色。

  文化大革命中,人们的服装趋向简单化。作为中国风格的中山服,除了男士穿它以外,女士也穿它,所不同的是,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号召下,追求黄色军装已成为一种潮流,甚至连挎包也是黄色的,与军人的款式一个样。在干部队伍中,还有相当一批男士在冬天里都以穿黄色军大衣为荣,因而到处走后门买黄色军大衣(因为市场上无货)。在妇女界,曾有人主张推广连衣裙,因限于布票紧张等原因而始终没有推开。直到歌剧《江姐》上演以后,妇女中才重新有了穿旗袍的,并配上了长围巾。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服装样式可谓大换潮、大翻新,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崭新局面。一时之间,男人在夏天普遍穿T恤衫、冬天穿黑夹克成了一阵风。至于女士的服装,尤其是年轻女士的服装,如万花筒一般,应有尽有,什么连衣裙、折叠裙、超短裙、牛仔裤、灯笼裤等等,到处可见。还有一些刻意追求新潮的女士,夏天穿的衣服都是“半头翘”:上头露出肩膀,下头露出大腿。深山的农民进城后,看不惯这种装束,只好一眼以蔽之,其中也不乏有人这样讥笑说:“城里女人的肩膀与大腿特别怕热,需要露在外面透风。”

  随着服饰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穿着上讲究品牌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哪怕一套衣服上千元甚至数千元,也在所不惜。

  服装样式的变化,反映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宜昌地域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发展步伐快慢很不一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无疑这也将制约着人们衣着的变化,尤其是在老、少、边、穷的地方,其变化将是缓慢的。如今,脚上穿草鞋、头上缠毛巾、身上穿便衣的此类装束还大有人在!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从某种理论的角度来说,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意识形态。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追求什么样的意识形态,社会上就会有什么样的服饰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加之不断敞开的更加开放的大门,服饰也将不断发生新的变革,甚至出现多元化的格局。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服饰上所遵循的遮体、合身、好看这三大基本要领是不会变的。在变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奇装异服,不过,它绝不会形成主流。(三峡宜昌网—三峡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时尚赋能,瑶海蝶变—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