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O2O的商业闭环”一直是电商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要实现商业闭环,打通线上线下的两头,商家需要针对合适的产业特点来进行相应的规划。 服务+产品=差评?让商家无奈的隐患 就服装电商而言,消费者在线上购买商品、完成付费,然后签收商品,或者凭电子券到店家消费,这样一次线上的闭合就算完成了。但实际上,一些用户在完成了线上消费之后,因为种种售后服务问题给商家留下了差评,对此商家甚至毫不知情。对于消费者而言,第一次的消费体验往往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家的态度,当消费者体验不足,而商家又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时,服务质量也将继续往差评走。 “第一版所有的系统都是为了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够及时、按时地回头,并精准地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第一版嘿客总经理王斌提出的服务宗旨,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这也是必备的服务理念。 第一版嘿客打算如何去实现服装O2O的商业闭环? “把线上、线下系统打通,这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从系统结果、服务方式上出发考虑,真正的把消费者的黏度提高,才是让消费者及时、按时回头的最好O2O”王斌表示。 目前在线上线下都能够顺利实现单方面的交易,但要把两头打通的确是个难题。而“让消费者能够按时回头”,更是让人望尘莫及。到底是要让O2O“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商业闭环,还是仅成为简单粗暴地完成线上到线下消费的伪电商。从整个网络来看,第一版嘿客是否具备实现的条件呢? 据了解,腾讯的用户基础,阿里的支付条件,以及百度的场景环境都具备了极佳的优势,但还是难以打通两头。因此不单是某一个方面达到一定强度就能够实现O2O的闭环,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用户、支付和场景三个环节间的有效连接。从应用场景到产生需求,再到最后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既需要有典型的应用场景优势,又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实现需求理解与精准匹配。 场景消费怎么符合逻辑?看数据说话 关于消费场景的设计不可盲目。 首先,商家要知道消费者偏好怎样的消费场景。 以服装行业为例,大部分消费者之所以偏好线下消费,原因在于他们对实物质料更有信心。 其次,这也是一种消费者自我满足的体现。 满足消费者自我表达的需求早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新前线,以彪马为例,从高端运动装备品牌商向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型,使其成功加入了消费者自我识别的品牌阵列,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企业,其消费者希望的是线上线下都能实现自我满足。 第一版嘿客的经营理念是“技术基础+思想逻辑”的O2O服饰类连锁零售店,他们针对性地打造了服务系统,创造了新的营销环境,让场景优势再次成为了可能。 “我们的款式比同类的实体店更多”,王斌认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 据了解,第一版嘿客是利用“实物+样板”的方式,加上导购员实现产品介绍与推荐,解决了因为面积而无法展示更多商品的烦恼。 他还提到,另一重要的心理因素也影响到了线上到线下的互动情况,“有的消费者需要确定服饰是否合适自己,会有比划的行为。”在实现自我满足的过程中,第一版也能第一手掌握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评价,并及时调整产品计划与服务方向,及时地挽回客户。 王斌表示,消费者能直接通过绑定手机注册会员,店铺的导购系统会获取消费者的信息,从而突破实体店内有限的服装品类,为用户提供线上更为丰富的选择空间。第一版的导购系统直接连线消费者,打通了线下到线上的隔阂,能够让消费者主动参与整个交易过程中去。 在支付方面,第一版嘿客也开通了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扫码支付、现金支付、POS机支付等方式,支付场景的增加便于应付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与场景消费也达成了协调的统一 王斌还指出,在用户消费的过程中,第一版的平台会抓取用户的相关数据,并且会从供需方和价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生产厂家,进而精准的制定产品的生产方向与产品生产的数量,还会匹配出消费者的码数与相应品类,让厂家根据市场数据进行针对性生产。“比如从数据上得知月内消费某种品类牛仔裤较多,那下月就能更有效的完成按需生产”,王斌还提到,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也将及时被记录,第一版也能够适时为消费者提供导购服务与导向生产。这样不仅降低了商家所花的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成为刺激消费者循环消费的新渠道。 目前国内有望实现O2O闭环的商家并不多,而万达广场企图成为O2O最大的布局者,还想要通过互联网金融达到万达广场的量增,并利用万达云掌握消费者数据,为匹配万达广场的合适商家。其中收益作为分红给予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从而实现资金端、房产布局、消费数据、招商的多项闭环。而第一版嘿客作为O2O服饰连锁零售店,同样在小范围内布局,利用数据+技术+服务,实现服饰零售的O2O小闭环,依照这个趋势,第一版嘿客在未来更有可能率先完成O2O闭环。(中国品牌服装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