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大连服博会助推服装产业再塑辉煌
2015-10-14
分享至:

  9月19日至22日,2015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隆重举行。国内外品牌积极参展、本土企业重磅亮相、国际流行趋势即时触摸、行业领军人物上演“头脑风暴”、互联网强力助阵、“六大中心、一大联盟基地”全新起航、线上线下“永不落幕的服博会”拉开大幕……历时4天的大连服博会共吸引客流74516人次,完成交易10896笔,各类交易意向金额与往届相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26岁的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助推大连服装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再塑辉煌。

  这是一场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博会

  “以会兴业、以业造势、以势助企”,今年首次承办大连服博会的市经信委将办展与推动产业发展合二为一,以打造“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窗口和加工基地”、“国内品牌走向世界的平台”、“国际流行趋势及东北亚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本地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为目标,整合服装产业资源,实行跨界合作,植入“互联网+”思维,将传统的服装纺织产业与传统的商业渠道模式和外贸模式进行升级。

  作为大连市的国家级重要展会之一,以及推动大连市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服博会如何科学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是摆在市经信委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最终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专业办展道路,着重强化3个特点:服饰文化突出、国际色彩明显、促进产业有力。

  今年服博会首次将大连2015秋季时装周融入其中,共安排12场时装展演,开场首秀为国际品牌组合秀,以中国西装名城大杨西装和学生装展示收尾。同时在主展场外围进行汉服文化表演,通过民族特色展演有力提升了服博会的服饰文化氛围,拉近了市民与服装的感情,将时尚的服饰文化深深烙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本届服博会的国际化色彩更加浓郁,档次规格得到大幅提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采购商117人参加展会。欧洲的BV、普拉达、菲拉格慕、D&G、巴宝莉、TOD’S、杰尼亚等7个国际一线品牌在展会期间展示了2016春夏时尚趋势,较去年增加109个品牌。值得一提的是,皮尔蒙特展区携意大利35个顶级面料商、生产厂商亮相,这些面料商和生产厂商为爱马仕、华伦天奴、瓦萨奇、迪奥等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高质量的面料,进行高标准加工生产。

  为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和专业度,本届服博会共举办8场高规格论坛。“2016·互联网+背景下时尚品牌的中国前景高峰论坛”,便以“互联网+”为核心议题,8位来自服装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嘉宾分享了新思路,以及他们所在行业的新趋势、新做法,令人“脑洞”大开,获益匪浅。

  江南会创始人薛亮在发言中阐释了服装行业的网络化生存之道。他认为,网销渠道的未来应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生产。链条的起点是消费者发起需求,由此形成定制,然后经历层层外包。而那些以定制为内核的时尚品牌,即定制品牌,将随着“95后”逐渐成为网销的主力客群,显得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前海衣交所总经理覃文华亦有此共识:“同样是在微信上,像给朋友送微信红包一样,现在您可以送一张时尚品牌的礼品链接给朋友,比如送一件衣服,接受者点击礼品链接进入定制页面,自己输入身材的尺寸,也可以选择上门测量的服务。很简单的操作过后,就可坐等定制的服装送上门。”

  作为大连服博会重要论坛之一,“互联网时代的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论坛”重点围绕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讨论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优化和智能制造创新,从而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切实帮助企业了解互联网时代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机遇,分享成功经验。大连市服装纺织协会会长田平认为,论坛给大连市服装企业带来了新启迪,服装行业如果能解决云端、生产端、需求端和供应端这四端,将有效提升产业价值链,让正在转型升级的企业少走弯路。

  这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服博会

  大连服博会每年一度,以往的状态是,服博会结束了,人们对服装文化的关注度也随即减少。而突破展会的时空限制,就可以持续地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服务。为此,我市采取“官助民办”形式,全方位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服博会”。

  市经信委副主任李云生告诉记者,大连“永不落幕的服博会”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线上由中国方舟打造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的官方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国方舟“裳舟网”,未来无论是线下展会的召开与闭幕,在线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和功能始终运转不停,将会长年在平台线上即时进行展示、交易及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大连服装纺织产业拓展海外市场由“一锤子买卖”向“一揽子服务”战略性转变。由大连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的线下“永不落幕的服博会”,集中体现服装研发设计、品牌传播推广、产品展览展示、时尚创意体验、商业会展交易、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功能;依靠面料平台和服装研发制作中心两大平台,结合与工业大学签署的工业4.0制造协议,有效解决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问题,为大连服装行业的大融合奠定基础。

  将大连“永不落幕的服博会”打造成为全球时装行业一张亮丽的名片,是中国方舟创始人马塾君博士的理想。他认为,服博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场所,中国方舟“裳舟网”致力于培育大连的品牌、大连的企业,特别是在东北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培养服装企业一种创新精神,其意义远远要比在服博会上成交一两笔订单更为重要。大连是一座蓬勃向上的城市,中国方舟“裳舟网”打造这样一个氛围,和大连的文化是相匹配的。中国方舟“裳舟网”将把“永不落幕”的概念做到极致,让大连服装企业重新塑造自己的产业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培育大连新的竞争优势,培养更多有创新、有竞争力的服装企业。

  大连作为著名的服装城,到底有多少个叫得响的服装品牌?这是许多业内人士都在反思的问题。皮尔蒙特董事长韩超认为,目前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仍然从事贴牌加工生产,但是随着各种用工成本的增加,传统贴牌加工型企业失去了原有的劳动力优势,服装产业究竟如何转型,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韩超说,转型应从贴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设计方向转化,实现这一转变应当具备3方面条件,即好的加工企业、好的面料、好的设计,大连有很好的加工企业,作为线下“永不落幕的服博会”,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将致力于补齐“短板”,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解决企业各种需求。目前皮尔蒙特已建立了一个由35家意大利面料商组成的面料平台,通过这个出口,哪怕几米面料都可以下订单,很好地解决了需求问题。

  这是一场拉开

  产业转型序幕的服博会

  大连的服装产业曾经有过辉煌。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加工为基础,在工艺水平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积累了明显优势,“中国服装名城”叫响全国。随后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服博会更是蜚声国内外,成为大连城市亮丽的名片。但由于体制机制缘由,特别是近期国内外经济下行,大连服装产业也同其他加工贸易一样陷入低谷。一批中小企业难以为继,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流失。造成这种局面有成本上升、订单不足的原因,深层次则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品牌,营销能力不足。

  尽管在大连工业总量中,服装产业的份额并不大,但在城市决策者的头脑中,这一涵养了6万多劳动者的民生行业,其地位绝非无足轻重。相比于服装产业在工业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连人更看重的是服装的文化内涵对市民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服装产业作为创意产业对城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如何通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破除当前的行业困境,在全国乃至全球新一轮竞争中重新赢得优势,成为大连重点思考的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2015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开幕式上,大连服装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六大创新中心、一大联盟基地”正式揭牌,拉开了我市加快服装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

  事实上,我市一些服装企业已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开始了积极探索。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表示,作为普兰店市“中国西装名城”和大连市服装产业的领军企业,大杨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依靠出口加工积累的技术和实力,尝试着走上自创品牌之路,其自主培育的高级男装品牌“创世”、团体定制高级商务装品牌“凯门”及网上直销品牌“优·搜·酷”,实现了男装市场的全覆盖。企业总经理胡冬梅介绍,近两年采用“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大杨集团为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单量单裁”服务,先后在美国、欧洲设立了近700家实体店,聘用当地有经验的设计和采购、销售人员,拓展高端市场。去年,“单量单裁”西装在美国获得10万件套订单,在欧洲实现了15万件套,成为大杨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连桑扶兰董事长邹积丽表示,作为“辽宁省内衣名城”龙头企业,该企业自2011年起开始筹划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销售模式相结合,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效益和品牌知名度。目前,桑扶兰已全面进驻淘宝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唯品会等第三方平台及移动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销售收入以每年30%的速度稳步增长。

  引领国内高档婚纱在线定制风尚的大连一生一纱,从成立之初就将战略定位为婚纱礼服垂直化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组织架构、思维模式、业务模式、产业链、产品定位、营销手段等方面,全部围绕“互联网+传统企业”,目前平台上已汇集数十个国内外知名婚纱品牌和自主原创品牌。

  先行者的成功探索,为大连市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按照《大连服装纺织行业研发创新中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我市首批设立大连学生装研发创新中心、大连职业装研发创新中心、大连西装研发创新中心、大连服装纺织品检验检测中心、大连服装实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大连服装产业两化融合示范中心和大连服装联盟产业基地。“六大创新中心、一大联盟基地”由大杨集团承接,将通过信息化与服装设计、加工、销售的深度融合,提高大连服装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服装产业从出口加工为主转向创新设计引领、建立自主品牌群体、高质量缝制加工、电商化营销发展的新模式。“六大创新中心、一大联盟基地”仅仅是我市服装产业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在我市制定《促进服装纺织行业振兴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未来大连还将建立“五大平台”、“五大产业联盟”,设立“十五个中心”,促进大连服装纺织行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本届服博会,国家面料馆的落户给大连乃至辽宁全省的服装企业带来重大利好。将有效降低整个东北服装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使本土服装纺织企业在面料选购上实现立足大连、放眼全国的梦想。众所周知,我国的服装面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以往,大连企业通常要到南方去采购,长途运输增加了服装生产的成本。国家面料馆的落户,补齐了长期制约大连及全省服装产业的面辅料“短板”,完善了服装发展的产业环境,将极大地提升服装设计、制造、出口等整体水平。而在大连市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中,完善服装产业链条的构思还不仅限于此。石化产业是大连的支柱产业,其下游产品与服装纺织行业密切相关,在市经信委编制的工业“十三五”规划中,拉长石化产业链条,使之与服装纺织行业实现对接,把大连的服装市场培育做强,成为大连市工业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市经信委主任张乙明强调,大连市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专门做了一个服装产业发展分规划,把服装产业纳入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目前,大连市各有关方面正着手制定服装产业振兴的相关配套政策,整合服装产业现有资源,涉及金融、人才、技改及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等诸多方面,引导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这些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后,将进一步优化大连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产业环境,最终形成独具大连特色的服装文化。

  (大连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