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珠三角外贸服装业转型:不止卖厂一条路
2016-09-09
分享至:

  最近一段时间,广深两地做制造业的民企老板们,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或是转让卖厂或是工厂倒闭,一把把的创业辛酸血泪史的故事,似乎一下子铺天盖地来了。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保持什么样的态势才能顺利让工厂,换挡加速迈向新阶段?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文小姐的老板是个50多岁大叔,做海外订单代工的生意有20多年了,在龙岗有个150人规模的工厂,主要做日本童装品牌的代工生产,在接单后从厂里的原料开始生产到做成品出货,一般从日本客户下单,到最终出口货品,其中要经历大概6个月左右。

  “不单是今年,整体上这几年制造业的工厂难做,特别是制衣行业,人力成本高,原料等都在上涨,也难招工人。”她告诉记者,“现在工人90后的多,不肯吃苦,现在每个家庭都是小康生活,而之前做工比较久的80、70后的,很多都回老家了。”

  她说,其实在老板创业的时候也都不容易,他们都是从最底层做起来,从工人开始到跟单到做业务再到做老板,那个年代做一段时间自己出来单干还是赚到很多钱的,而有眼光的老板在龙岗就买了厂房所在的那片地。

  诸如此类过去10年在沿海城市很多做外贸的工厂老板们,很多都是做着外贸生意,享受到了行业上升趋势发展红利,突如其来的就暴富了。在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加上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仅仅做代工赚钱是越来越难,有同样生产能力但是成本更低的选择地不仅仅是深圳和广州。

  事实上以往中国制造的服装被贴上“劣质、廉价”的标签,在经验性盈利向知识性盈利转型的大环境下,只是作为代工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据了解,像很多国际知名的快消品牌服饰,比如H&M、Zara等已经将在中国的大批量生产地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便宜的东南亚地区,专业人士建议珠三角的服装行业应走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道路。

  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做实业越来越困难了,还是有新的创业者不断进入,在做海外品牌小订单的潮先生眼中的服装行业,仍然有春天。90后的他虽然是工科出身,但是靠着在外贸公司实习的杰出表现,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行业,用互联网的思维经营着他的平台,获得了上市公司一笔不菲的投资。

  “我们是个轻资产的公司,客户定位很清晰,就是瞄准海外的新兴、年轻的品牌服装的订单,然后派单给相应的供应商实现产品的生产,现在的买家已经不仅仅以价格为导向,而更看重服装的设计和质量,其中的市场机会和过去大不相同。”他说。

  潮先生搭建的平台目标是通过组建中国优秀服装制造商联盟,为国外服装品牌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一条龙”采购方案。打通整个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商业资源,降低每一个环节的生产成本的过程并不容易,比如品类方面,需要寻找能够做裙装、牛仔、卫衣、T恤等多样产品的工厂,工艺角度,需要印花和刺绣都能生产,能够为独特性要求,做设计辅料叠加的供应商。

  虽然每一环节在潮先生眼中处处是难关,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起每个供应商的成本收费结构,适应小规模订单的生产需求,供应商能够自然实现订单内部分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定制概念。因为你做的事情已经演化成一种经常性生产的常态,和以前做大规模的来件订单一样,只是不需要流水线,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就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潮先生说。

  虽然多年的外贸生意日渐惨淡,但是文小姐的老板并不太担心,他有厂房在深圳,尤其是龙岗的房价还在不断上涨。

  刚毕业没几年的潮先生还是对下行周期的外贸服装业充满信心,“我们解决的是海外品牌在生产需求中遇到的不能高效生产的问题,选择对了细分市场,就能创造价值,自然也就能赚钱了。”

  外贸服装行业的转型路上,除了卖厂房,能做的选择其实还有很多。

 

  (证券时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时尚赋能,瑶海蝶变—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