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香港时装有可为
2016-12-27
分享至:

 

图:SCAD香港分校坐落于融合了新旧住宅、公共建筑及本土文化的深水埗

  

  有人说,新时代的时装,不再只是一件产品,它早已超越了纯粹一件服饰的定义。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一部智能手机十多年间改变了整个世界,而进行了约二十年的时尚产业全球化,也正风云涌动。香港立法会纺织及製衣界功能界别议员钟国斌(Felix)自2012年当选本界别议员,随后成立“服装发展委员会”,亦参与政府设立的专为研究香港时装业发展专家小组,短短两年多时间便获得政府破天荒的五亿港元资助。他近期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五亿专项资金已开始发挥效用,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就是要革新、造势,混合多元化发展。这对于产业结构转型中的香港时装业,可说是一次转机,也是一场革命。

  继九月份大型时装活动CENTRESTAGE后,上个月底由香港设计中心举行的首届FashionAsia2016HongKong时装展览与亚洲时装商业论坛,再次展现了香港作为亚洲时尚之都的势头与实力。

  FashionAsia2016HongKong除了吸引国际知名设计师Jimmy Choo、Vivienne Tam助阵开幕礼,论坛更聚集了时装创意范畴的领袖、品牌设计师、买手与国际传媒,其中包括Lane Crawford及Joyce集团主席Andrew Keith、英国Matchesfashion创办人之一Tom Chapman、时装设计师Jason Wu等,共同探讨时装业的变革。

 

  香港时装非“夕阳产业”

  “香港每两个月就有大型时装活动,学生和设计师看到了行业的希望,时装界那五亿基金的投放,开始发挥效用。”Felix说,两个月后贸发局将举办第四十八届“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三月份将有年轻设计师到纽约做Show,六月份的毕业秀等等,五亿基金的使用,首先在年轻设计师与学生身上发挥作用,继而再由他们带动整个业界的发展。

  Felix坦言,破天荒获得超过预期一倍的资助,教育局也在前所未有的六个月内成立服装业谘委会,但这只是踏出的第一步,他形容整件事如同在厨房烹饪食物,从摘菜、洗菜、配菜、烹煮,到上桌,需要一定的时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时装设计在香港正茁壮发展,当时邻近的如韩国,台湾、北京和上海,都比香港慢半拍,但近十年的发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早已超越了香港。尤其是韩国,其具规模的时装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业界的关注,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成衣出口地,其设计师品牌更在海外扬名。

  香港有自己的设计师品牌,亦定期推出新系列,优良的质素,加上多年“Made in HK”信誉保证,然而它们却生存艰难,不少人为“活口”而放弃了时装梦想。

  曾从事毛织製造、贸易及零售业二十多年,在八十年代接管父亲的製衣厂,Felix以前亦创立过个人男士服饰品牌,他经歷了香港传统纺织製衣的黄金年代,也眼见行业衰退凋零,但他始终不认同这别人口中的“夕阳产业”就此玩完。

  “有市场需求和人才资源,还有稳固的行业根基,怎会没得做?”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Felix都信心满满,他强调,但必须要由传统纺织製衣转型为时装产业,毕竟本地生产线外流大大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因此要更注重吸引力的发展。

 

  吸引力带动竞争力

  1950年至1980年左右,製造业还是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中就包括纺织业,其成衣出口量多年蝉联榜首。虽然传统纺织业日益走下坡路,但香港仍是仅次于内地的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地,而且凭藉多年扎实的行业基础,香港作为亚洲区全球服装採购枢纽,前来採购的国际贸易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如Macy's、C&A、Carrefour等,以及国际高级设计师品牌,如CK、Ralph Lauren及YSL等,仍通过他们的採购办事处或中介在香港採购服装。

  Felix表示,市场需求和行业基础就是吸引力的一部分,而更关键的,是人才。

  香港有经验的时装设计师,无论是在本地受训,抑或曾到外地深造回港的,均拥有专业知识及技能,以及敏锐的潮流触角,更擅于融合商业与创新,不少已于国际闯出名堂。今年二月,三位香港设计师黄梓维、伍均琪及何善恒,便应邀在纽约时装周的香港时装汇演展示2016秋冬时装系列。

  此外,外国多家著名的百货公司,如Bloomingdale's、C&A、Harrod's及Macy's等,均有或曾经销售香港设计师的中高端品牌服装。而出自香港本地高等教育院校如PolyU和HKDI等的时装设计师,并不逊色于外地的设计师,却因市场局限和不完整的行业链等因素,陷入困局。

  2015年,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财政预算案中,发表将投放资金五亿元,并在未来三年以先导形式推行一系列措施。2016年,又宣布五亿元使用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在本地和海外推广香港时装设计师和新晋时装品牌;参考其他时装都会,如伦敦、纽约和首尔,为设计师设立创业培育计划;成立资源中心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援。

  “以吸引力带动竞争力,要更有效地提升业界竞争力及营运,便需要相对人才的支援。”Felix认为,“打头阵”的设计师自然是重点之一,同时还需要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带动行业链转轴运作起来。

  因此,专家小组目前的工作,一方面推动形象工程,推广设计师及其设计;一方面致力网络平台,以及科研技术的开发。

 

  各界协力发展时装

  而行业链的另一个重心项目——发展深水埗成为时装採购中心,除了能够协助时装产业发展之外,业界亦冀推广其成为富地区特色的景点之一,促进更多商业及旅游活动,好比港版“东大门”。

  其实,并不缺少製造业的香港,多个旅游热点,却以售卖外国品牌为主,香港自家品牌的踪迹难寻。韩国近年大力推广自家品牌,东大门不但成为了旅游消费热点,更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又如内地深圳白马市场、广州站西广场和义乌市场等,可见成行成市的集中批发模式,对业界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攻作用。香港的产品并不逊色于东大门,但就缺少一个类似东大门这样的集中中心。

  当然,和韩国五十亿美元的政府资助相比,香港三年计划的五亿基金目前能做的有限,见证本港製衣业由盛转衰的“棚仔”也将迁移面临新的考验,亦有时装传媒人评论,如果再有如2010年“时装世界精英大赛”一样只是应付式的交功课,这五亿基金成效性想必很悬。

  无论是採购中心、科研和网络平台,还是设计人才的发展,时装业的革新与转型除了靠政府,亦离不开相关业界和领域的协同作用。Felix认为,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纺织製衣业还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但倘若能够配合业界需要,运用科技创新,增加应用范围及降低成本,这便是一个跨行业协同发展的好例子。

  

  (来源:大公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