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大学生在“红人”服装生产基地参观从设计到上市的全过程
不久前,武汉重磅推出十大举措重振汉派服装,“汉派服装”上世纪90年代崛起并风靡全国,曾在10大女装著名品牌中包揽6席,武汉一度成为中国服装产业重镇,引领国内服装产业发展。今年6月,武汉召开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培育“名企”“名家”“名品”,汉派服装产业迎来历史性振兴发展机遇,武汉服装企业多年锐意进取的新面貌,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21日,长江日报邀请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华夏理工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参观红人时尚集团生产基地,与设计师对话,了解汉派服装设计、成衣制作等内容。本次活动是武汉市委宣传部与长江日报联合举办的“百万大学生看武汉”系列活动之一,不少大学生在现场直言,红人服饰好优雅,想给妈妈带一件回家。 流水线上的工匠心 走进位于孝感市的红人时尚集团生产基地,首先进入视野的,不是嘈杂的工厂大厅,而是一台宽约2米的预缩机,由一个工人操作就可完成大批量面料的预缩工作。此外,还有一种神奇机器可以取代工人的缝制,比人工缝制更细腻严格,这就是自动模板机。工厂经理介绍,用智能系统代替人工重复性劳动,使得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质量更有保障、也十分稳定。 红人服饰在制作的最后一步,依旧保持手工缝制部分服饰上的装饰品。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用针将一颗颗比米还小的珠子缝到裤腿的边缘,珠子、亮片颜色都不一样,需要非常有耐心才不会把顺序排错。最后全部缝制完毕后,图案是一只亮晶晶的喜鹊。54岁的周丽君已经在红人做了9年时间,她告诉记者,根据工艺难度不同,手工部分有时很花时间,比如一组团花必须要缝多少针,少一针可能都不行,都不符合工艺。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工匠心。”90后孙芳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大烫组的工人是一溜小伙子,正举着熨斗将大衣烫得服服帖帖。大烫部主管刘锐告诉记者,大烫是个非常费体力的工作,所以一般没有女孩或年龄大的工人来做,因为熨斗很重,每天上下举,需要重复很多次,像练习哑铃举重一样。普通一件羊绒大衣也要里外都烫,至少需要10分钟。一般烫好后,再由品管部进行最后检查,才决定衣服能否出品,百分百无瑕疵的衣物才有机会“挂吊牌”。 汉派服饰比你想的潮 “衣服样式好特别,可惜不让拍照。”参观红人设计间的同学们议论纷纷。红人设计总监谢辉介绍说,2018年红人新款设计灵感来源于莫奈《撑阳伞的女人》,并采用马赛克形式将元素时尚地拼接起来。谢辉设计的一款大衣曾创造过卖出百万件的奇迹,“当时能穿上红人服饰就是时尚,常常有人一买就十件,到处送人。” 设计师是自主品牌的灵魂。红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打造设计师精英团队,常常会派员到法国、日韩等地学习时尚流行资讯,不断从色彩、面料、工艺结构等方面提升品牌的时尚感。红人还有一间专门存放不同面料和装饰品的小屋,里面存放有上万种面料以及金色字母印花、装饰性五金、珍珠金属链等元素,设计师可以随时根据自己想法以及时尚元素,多元化进行混搭,变成一种“新工艺、新面料、新设计、新精裁”的新设计模式。
(来源:楚北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