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河南如何打造世界服装工厂,实现万亿服装产业?
2023-02-17
分享至: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女裤就在看河南。中国女性衣柜里的各种裤子,一半以上都由“郑州制造”。作为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之一,服装制造在全国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但同时,河南服装产业知名品牌、头部企业不多,总产值与沿海省份差距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数字化转型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业结构分散的局面下,服装企业该如何发力突出重围做大做强?

  【地位】中国女裤看郑州

  2月14日,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内(以下简称“阳光服饰”),智能吊挂机徐徐转动着,将一件件服装半成品运送至下一个工序。流水线上的工人在有条不紊忙碌着。

  娟子家住淮滨县固城乡,去年9月应聘到阳光服饰,现在已经成为裤子车间一组的组长。“我以前在上海服装厂打工,现在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最重要的是工资比着出去打工也不低。”娟子笑着说。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项目,是2020年河南省重点工程,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3亿元以上。未来,这里还将入驻更多的服装制造企业。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随着“中国女裤看郑州”叫响全国,郑州女裤产业集群涌现出“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

  张勋告诉记者,郑州的女裤企业接近2000家,销售额占到了全国的50%。郑州女裤在全平台(包括天猫、淘宝、唯品会、抖音等电商平台)的销量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2年,河南省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约600家,占全省纺织服装企业约10%,年产各类服装35亿件,年产值4000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六省第一。

  【现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

  目前,河南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装产业集群,培育了南阳、商丘、周口、郑州、安阳、新乡、信阳、平顶山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了郑州女裤,安阳、睢阳婴幼儿针织童装,新乡、项城、长垣职业装,光山、台前羽绒服,镇平毛衫,穰东裤装等传统特色服装产业集群,以及周口、商丘、信阳、淇县、西平等转移集聚式品牌服装加工产业集群。

西平嫘祖服装新城

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

  河南的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以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为例,当地主要生产针织内衣、婴幼儿服装。2020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年出口金额5000万美元,童装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0岁至3岁婴幼童装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张勋介绍说,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了包括纺纱、化纤、织布、染整、服装、家纺、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纺织服装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地。

  不过,目前河南服装产业还缺少大体量、大龙头,产值过亿的企业并不多。虽然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但前五个省份的服装业生产总值都超过了1万亿,河南的服装业生产总值还在4000亿元,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突破产能瓶颈,服装智能制造是必由之路。张勋告诉记者,明确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定义及内涵,对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转型】产业转型迎来历史机遇

  张勋告诉记者,服装产业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后期,面临着技术工人越来越老、员工数量越来越少、要素成本越来越高的难题,导致竞争能力越来越低。

  因此,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向河南这样的人力大省转移,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是河南服装业的重大历史机遇。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纺织产业发展助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以资源条件为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服务配套和综合投资环境,继续引导纺织龙头企业扩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力度,鼓励回乡创业扩大纺织制造业规模。

  《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也提出,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等传统农区依托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食品、制鞋、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引进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配套产业。

  业内人士指出,河南服装产业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区位交通、物流体系优势明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策红利,都使得河南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具有强大竞争力。

  【转变】“数字化+”代表着新的经济形态

  随着2023年市场回暖、信心提振,“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这句话下沉到生产一线,就可以简略为一个字:“忙”。记者走访多家服装企业注意到,随着春节后的开工潮,无论大小服装厂,都面临着订单激增、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

  王龙的小服装加工厂只有二三十名工人,主要承接一些大厂的代加工订单。2月份的接单量是平时的两倍,人手不够成为大问题。“没办法,我这是小工厂,做不到像大厂那样能有自动化的生产线,对人工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

  光山县宇恒服饰有限公司,已经有了自动化的生产线。目前拥有14条智能吊挂生产线,年产各类羽绒服装55万件。IT团队自主研发服装MES执行系统、ERP管理系统,成功申报8项软件著作权证、8项实用新型专利。生产效率比传统服装制造效率提升25%以上,员工工资提高30%以上。

  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助推实体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动能。《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指出,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加快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促进我国纺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勋说,河南要加大服装生产企业“两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力度,用信息化管理企业,用智能化装备制造产品。河南服装产业要打造万亿产业、建设世界工厂,只有加强基础零部件、先进工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供给,不断补齐产业短板,厚植产业体系新优势,比如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

  但是,关于数字智能,服装工厂的态度却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却持观望态度。一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不管是品牌端还是制造端,数字化转型意识薄弱、转型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智能系统成本上百万,服装工厂不愿意用,服装设计工艺复杂,技术暂时解决不了,另外还存在认知偏差等问题。

  为此,河南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邱道尹说,智能制造应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管理和服务整个流程,甚至形成一种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依托产业链完善等综合优势,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加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加速从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多批和个性化生产的转变。在这方面,服装企业的智能制造任重道远。

  (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