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羽绒服产业打好创新牌
2025-02-18
分享至:

  这个冬季,走进南京新街口商圈的商超服装店,不同品牌的羽绒服琳琅满目,单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这个冬季新款羽绒服涨幅明显,此前的老款羽绒服价格相对稳定,部分单品价格甚至有所下降。”南京新街口一家服装店负责人王洁告诉记者,这个冬季羽绒服受原材料鸭绒、鹅绒涨价因素的影响,整体客单价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羽绒服是冬季刚需,此前,受部分羽绒服生产厂商用“飞丝”冒充“羽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款式和价格,更看重羽绒服的产品质量。

  江苏常熟市拥有全国最大的羽绒服产业带,全国约50%羽绒服产量出自常熟。面对产业梯度转移、要素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加剧等挑战,当地羽绒服制造企业依靠数字化变革,不断加快产品品类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带动羽绒服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常熟市古里镇的波司登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台台排列整齐的智能模板机正高速运作,自动充绒机和吊挂流水线等智造场景也是一派忙碌景象。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华告诉记者,从原材料入库,到自动裁剪、自动充绒、自动分拣,再到出厂,该工厂实现了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决策,关键生产设备和生产制造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超过90%,整体协同效率提升了20%。

  近年来,常熟市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创新“制造+数字+服务”模式,加快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创新“蝶变”。波司登、常熟涤纶、百成汇等诸多常熟纺织服装企业,正积极推动原料生产、设计研发、定制加工、营销服务等生产运营环节与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数字化与运维数字化双轮驱动、协同发展。近年来,常熟市已有7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改造投入累计超20亿元,改造后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

  在走访中,不少羽绒服生产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终端市场羽绒服的价格形成机制,受到创新设计和制造工艺、市场供需关系和竞争格局、品牌定位以及市场策略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品牌羽绒服生产企业应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扩大产能规模、推出创新性产品等方式,来抵消羽绒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记者 蒋 波)

  (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大家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