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化纤大咖又聚首 科技引领再突破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开幕
2017-06-21
分享至:

 

  CTEI网讯 6月20日下午,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在海安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处长曹庭瑞,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俞建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伏广伟,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吕洪钢,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邓加忠,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远华,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迪,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晨轩以及化纤企业代表、学者和媒体近600人参加了大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王天凯

 

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 

 

  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玉萍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致辞,目前在消费升级阶段,减少低端供给能力,提升高端供给能力。中国制造2025,纺织十三五规划,三品战略都与纺织相关,从中可以看到化纤行业的几个发展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中制造业创新工程方面,国家级创新中心还比较少,希望化纤行业有更多企业从省级创新中心开始,进入国家创新中心。高性能纤维应进一步攻关;智能制造方面,企业增加信息管理系统,增加有效性。此外,中国化纤行业发展应把三品战略结合在一起,创造化学纤维行业新的机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持续进行了新的品种发布,技术改造使很多化纤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还需要花力气去树立品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作主题报告

 

  端小平作了我国纤维新材料产业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主要围绕我国纤维新材料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纤维产业革命、我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重要观点,引导化纤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16年我国化纤产量4943万吨,占世界化纤总量的74%,化纤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83%。

  先进基础纤维新材料领域,功能性纺织新材料整体技术进步显著,具有阻燃、抑菌、抗静电等功能的纺织材料,主要应用于特种军服和消防服、飞机和高铁内饰材料、高档纺织品、医用卫材等领域。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产业规模,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

  关键战略纤维新材料领域,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稳步发展,生产工艺技术进步明显,应用领域取得较大发展,高水平研发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前沿新材料方面,端小平说,我国前沿纤维新材料品种逐渐扩展,目前以相变储能粘胶智能纤维、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蓄热聚丙烯腈功能保暖纤维和模拟人体器官用中空纤维等为代表的智能仿生纤维逐渐起步;静电纺纳米纤维、纳米改性聚苯硫醚纤维、生物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均有所突破,以石墨烯改性聚酯纤维、石墨烯再生纤维素纤维、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纤维材料为代表的石墨烯材料在纤维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端小平指出,我国纤维新材料发展情况,总体而言,高新技术纤维(含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的国家;高性能纤维产能、潜在消费量世界第一;部分高新技术纤维的生产及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满足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的需要;常规纤维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处于领先国家序列。

  端小平提示,发达国家纺织技术研究现状与特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新技术对旧材料的再开发(新功能)、再应用(新用途);新构思再造旧材料新价值。发达国家研究模式主要表现为:多/跨学科交叉研究是核心、多/跨领域技术交叉互用是主途径、多/跨领域联合研究开发是大趋势。

  在谈到我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时,端小平指出,在三个领域获得发展,功能性纤维材料开发与品质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和系列化。

  未来,要发展智能制造,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化纤产业提质增效,变革产业价值模式。同时,要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原液着色化学纤维,力争做到纤维产品的原材料无污染或少污染;生产过程应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的适用的技术、工艺、装备,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印染、整理等加工过程,尽可能使用无毒、可自然降解的浆料、染料、整理剂等;纤维产品的消费、使用中,对人体友好、舒适;消费使用后,循环利用,无环境影响。

  此外,端小平强调,化纤行业要注重引导品牌与质量提升,不仅要制定品牌建设标准和价值评价体系,加强纤维品牌推广,还要加强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玉萍主持会议

 

  会上,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就“耐服役自清洁协同双效应彩色碳纤维的高效和宏量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发言,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锦龙博士就“通用合成纤维高值化功能化基础问题与发展趋势”发表看法,东华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烨博士介绍了我国化纤行业绿色制造与制造绿色关键技术。

 

授牌仪式

 

签约仪式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工程师奖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技术工人奖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授牌仪式,2017年度“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 优秀学术论文颁奖活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签约仪式以及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工程师奖、杰出技术工人奖颁奖活动。

 

2017年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工程师奖名单

编号

公司

姓名

1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郝新敏

2

四川纺织科学研究院

王  桦

3

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张  朔

4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谢跃亭

5

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王士华

6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谈昆伦

7

恒天海龙(潍坊)新材料有限公司

马君志

8

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于佩霖

9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刘艳艳

10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关  乐

 

优秀工程师奖名单

编号

公司

姓名

1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周家村

2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

甘胜华

3

东华大学

龚静华

4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王建华

5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李雪梅

6

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

郑世睿

7

浙江金汇特材料有限公司

马建平

8

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淑华

9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邢喜全

10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梁红军

11

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邸刚利

12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张宇航

 

优秀工程师奖名单第二组

编号

公司

姓名

1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刘春福

2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王树霞

3

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

吕文娟

4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曹立国

5

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刘  蓉

6

北京胜邦鑫源化纤机械有限公司

李长琦

7

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孙宝维

8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郝敬华

9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尚武林

10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竹标

11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焦岩岩

12

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许加阳

 

2017年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技术工人奖名单

编号

公司

姓名

1

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海峰

2

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

刘  刚

3

大庆石化公司腈纶厂

杨庆军

4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郑东义

5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范永安

6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杜红立

7

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  静

8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周  刚

9

浙江蓝孔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王  跃

10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彭建国

 

优秀技术工人奖

编号

公司

姓名

1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王建新

2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江  洪

3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付重先

4

保定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

侯永杰

5

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

顾慧琴

6

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

李朝阳

7

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辛忠凯

8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

胡  军

9

连云港神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郑庆磊

10

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张  祥

 

优秀技术工人颁奖第二组

编号

公司

姓名

1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短纤生产中心

顾连岗

2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  凯

3

连云港神鹰碳纤维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刘  强

4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金海

5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徐  伟

6

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

张照聪

7

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吕利川

8

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

王鑫峰

9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魏海英

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王军武

 

2017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特一二等奖名单 

论文题目

作者

单位

特等奖

耐服役自清洁协同双效应彩色碳纤维的高效和宏量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陈凤翔2,杨辉宇1,刘欣1,李青松3,邓波1,王世敏2,张克勤3,*,徐卫林1

1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湖北大学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及纺织与服装学院

一等奖

民营企业母子管控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李水荣,俞传坤1,郭成越2,俞凤娣2,寿柏春  3,李居兴1,谢淳1,刘亿平1朱太球1,陈国刚1,倪雪刚1,李伟慧1

1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3荣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轻陶瓷/碳复合纳米纤维气凝胶

丁彬、王雪琴、单浩如、斯阳、石飞豪、俞建勇

东华大学

激光隧道炉碳纤维超高温石墨化处理方法

谭晶、姚良博、杨卫民、沙扬、黎三洋、李好义、曹维宇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化学法连续再生聚酯技术的研究

高美萍、刘雄、周爱萍、温国奇、张朔、姚强

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合成纤维高值化功能化基础问题与发展趋势

王松林1  相恒学2 徐锦龙1 成艳华2 周哲2 孙宾2 朱美芳2

1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

仿植物卷须结构螺旋多孔纤维的制备与原油吸附研究

缪夏然、林金友、赵跃跃、李秀宏、边风刚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浅谈我国化纤行业绿色制造与制造绿色关键技术

陈烨,陈向玲,吉鹏,王华平

东华大学研究院、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高导热聚乙烯长丝及其凉感织物研究

肖红代国亮2    李丽槐向兵施楣梧1

1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2.北京大学,3天津工业大学,4江阴红柳被单厂有限公司

二等奖

PTT/PANI复合导电纱的电学与力学性能

洪剑寒1,2,韩潇1,彭蓓福1,苏敏1,惠林1,梁广明1

1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有机硅氮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远红外及抗菌功能研究

1冉国庆  2王华平 1刘承修 1毕慎平 1田远

1北京赛欧兰阻燃纤维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

生物基聚酰胺56PA56)的相转变行为研究

康宏亮1,刘瑞刚1,郝新敏2*,乔荣荣2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2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基于海绵体结构静电纺毡布的高性能摩擦型纳米发电机

俞彬、俞昊、王宏志、张青红、朱美芳、

东华大学

层状结构石墨烯纤维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贾芸铭、张梅、李宏伟、王建明、关芳兰

北京服装学院

煤制乙二醇技术及在聚酯纤维的应用

孟继承

浙江振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柔性纳米纤维基高压敏性人工电子皮肤

钟卫兵1  吴永智2 李沐芳2 王栋12

1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具有空气滑移效应的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PM2.5净化性能研究

赵兴雷、李玉瑶、俞建勇、丁彬

东华大学

多孔纳米碳纤维负载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化学-光热协同治疗

戴家木、李光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石墨烯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光稳定性及其增强机理

胡泽旭1,2,  陈姿晔1,2, 相恒学1,2,   1,2, 汤宇泽3,   1,2, 朱美芳1,2

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2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上海绪光纤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纤维素/聚芳砜酰胺合金纤维的相形态调控其阻燃性

吴开建1,于金超1,陈晟晖2,汪晓峰2,张玉梅1*,王华平1

1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

对位芳纶应用领域技术标准现状与发展

黄钧铭、于游江、王忠伟、冷向阳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TiO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应用研究

宋骏1,丁彬*2,3,俞建勇3,孙刚3

1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3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纳米纤维研究中心,

消防服用织物对人体皮肤的放热危害作用研究

何佳臻1,2,陈雁1,2,李俊3*

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现代丝绸国家重点实验室、3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涤纶织物的氧化石墨烯功能整理及防熔滴性能

朱士凤12,曲丽君12,田明伟1,2  ,施楣梧3

1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 2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3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我国差别化涤纶长丝发展近况与发展趋势

刘青1,  张凯2,   汪丽霞2

1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2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微醇解·液相增粘制备高品质值再生聚酯的研究

邢喜全1,秦丹2  ,钱军1,王方河1,阮佳伦1

1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2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藻资源制取纤维及海藻纤维纺织品开发研究进展

夏延致,  王兵兵, 全凤玉, 纪全, 薛志欣, 田星, 赵志慧, 赵昔慧

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青岛大学

多功能特殊浸润性纺织品及其在防紫外、自清洁和油水分离领域应用

黄剑莹1,2,李淑荟1,葛明政1,王鲁宁3,邢铁玲1,2,陈国强1,2,刘新芳1,2S.  S. Al-Deyab5,张克勤1,2,陈涛4, 赖跃坤1,2

1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苏州大学;2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技大学;4物理与机电学院,苏州大学,5科学工程化学系,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利雅得,沙特阿拉伯

带磺酸基团聚酰胺6的制备及其静电纺丝

任顺1  刘冬青1,2 苗瑞祥1 封其都2 尹翠玉1

1.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PEG1000/PP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董振峰  *, 陈小春2, 王锐1**张大省1,王然1,王柏华1

1.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记者 罗斌报道)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