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评析 > 正文 
 
  色织标兵的错位创新法
2014-06-10
分享至:

  在转型升级成为共识的今天,中小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近年来,东帝纺织品转变了之前费心又费力的小批量的接单方式,强调围绕产品源头进行创新,在产品上与同行们“错位”,将企业的竞争目标放眼到欧洲、日本,成功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他人的转型之道。近日,记者对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葛荣德进行了专访。

 

  大力转型 

  定位于时尚休闲商务淑女装面料 

  长久以来,葛荣德都在寻找一条适应东帝长期发展的道路。他认为企业的生命力并不体现在规模上,关键还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东帝纺织品选择从事色织面料的生产,就要将它做精、做专,成为业内的标兵。

  曾经的东帝纺织品定位是为国内色织行业的龙头企业补缺。与龙头企业的大批量、大规模生产模式“错位”,凭借小批量、高品质、短交期、多品种的开发模式在业内立足。“当时的东帝往往是客户来什么我们做什么,批量不大、品质上乘便是我们的企业标签。尽管这也是东帝的风格,但不是东帝独有的特色,企业要想发展进步,创新转型迫在眉睫。”葛荣德说。

  如今的东帝纺织品定位于中高档的时尚休闲商务淑女装面料。在品种上,将色织产品做成外穿面料,把棉及棉混纺类面料织造整理出毛织物的品质和风格。同时,在原料和色彩上不断寻求突破,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

  葛荣德告诉记者,近年来东帝纺织品在节能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除了对设备进行“大换血”外,还体现在有色纤维的运用以及技术工艺的研究上。传统染色在东帝的运用比例正在递减,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创造出来的新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取得了流程短、提高色牢度的效果。减少染色,不仅生产方便,工艺周期短,更在节能减排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除此之外,不同于如今市场上存在的产品颜色种类过多、品种过少的现状,东帝反其道而行,将颜色做成可控制和定位于最终产品需要的色彩范围,这也是一种环保的态度。随着有色纤维的上市,东帝根据需求开辟的研发之路,不可谓不明智。如今东帝追求的是将有限的有色纤维变为更多的色纱,将有限的色纱变为更多的品种,让局限的色彩迸发出无尽的创意,让研发再创造体现企业的智慧。

 

  重视开发 

  进行上下游联合集成创新 

  一直以来,东帝不断追求通过色织面料真正实现美观度、舒适度、功能性的三者统一。现在,东帝在有色纤维和保暖纤维的应用上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面料的服用性和功能性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产品开发就是要强调技术难度,我要求开发团队每交出一项产品,都要能够明确说明这种面料的技术难度在哪儿,比别人强在哪儿。在这个行业里培养一支具有开发能力的队伍很难,到目前我才算真正找到了感觉。”葛荣德说起东帝的这支开发团队很是自豪。

  东帝在产品开发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东帝开发的每一款产品都必须有自己的壁垒。“我们挂出去的样品,一定让客人回头。即使别人来模仿,第一次模仿绝对学不像,在短时间内一定学不来,最关键的是,即使模仿生产,成本也一定比我们高。就算被模仿,我们也要提高模仿的难度。”葛荣德说。

  除了在产品开发上不断创新,东帝纺织品的360°全景展示厅在业内颇具名气,琳琅满目的面料和服装让人仿佛置身款式丰富的服饰专卖店。作为色织面料企业,这种用成衣凸显面料的做法,可谓是一项创新。

  东帝所追求的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东帝内部独立、单纯的创新,而是作为面料供应商上下游的联合集成创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都要配合好以提高产品的科技贡献率。“我们今后几年追求的是提高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在产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依靠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带来效益的不断提升。”葛荣德说。

 

  做精做专 

  联合服装品牌互动开发 

  东帝在业内并不属于大规模的企业。一年生产400万米色织面料,以及30万件服装。长久以来,在别的企业追求规模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将产品做精、做专是很困难的。令人高兴的是,东帝纺织品初步实现了多年前许下的“选一个层面,努力做得最好”的美好愿景。

  尽管目前行业的情况并不景气,但葛荣德坚信,只要产品保持一定的品质与特色,关注的人自然会变多。如今东帝的产品可谓炙手可热,同时成为少数能与服装品牌平等议事的面料企业。

  传统面料企业围绕服装品牌的需求进行开发的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东帝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产品的开发是互动的,服装品牌首先要符合东帝产品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发挥东帝所提供的资源以及设想。“面料厂和品牌要事先定好方向,双方彼此配合围绕这个方向进行开发才是有意义的探索与创造。”葛荣德这样认为。

  现在,拥有出色开发能力的东帝更加注重建立上下游的产品链。葛荣德表示,东帝已经不是单纯追求接单的多少,更多的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未来,减少从业人员、减少产量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大势所趋,”葛荣德告诉记者,“作为中小型企业,我们追求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绝不能用大来取代强。中小企业要以设计研发为中心,抱团相互配合,做强产业链,做优品质,才是应对市场冲击的良策。”

 

 

    (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