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去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交接仪式上,“北京8分钟”中那些“轻薄又保暖、防风又透气、运动又发光”的表演服装令人惊艳。在这些服装中,锦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当气温在零下40℃以下时,其回弹性变化也不大,是制作极端户外运动服的首选材料。 除了耐低温,锦纶在强度和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还具有突出特点,这使得锦纶面料在户外、运动、防寒、休闲服装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目前,锦纶已成为纺织领域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化学纤维,占世界化纤总产量的7.36%。 那么,我国锦纶行业自2018年以来的市场行情如何?其目前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又有哪些新动作?记者近日对华鼎股份、美达股份、永荣控股集团、恒申集团4家锦纶企业或以锦纶为主业的企业2018年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梳理。 瞄准差异化 积极拓展应用市场 2018年,我国锦纶行业的运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行业产能继续增长,原材料供给能力增强,产业链完整度不断提高。 来自中国化纤协会锦纶分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锦纶行业实现利润42.07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化纤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0.68%;锦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完成产量330.37万吨,同比增长5.28%。 在市场运行方面,2018年,锦纶POY市场价格与原料价格相关性较高,下游需求持续好转,行业供给呈现偏紧态势,使得原料的价格传导较为顺畅,行业赢利表现较好,虽然四季度锦纶价格大幅下行,但这更多的是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引起的,行业赢利空间也以振荡为主,整体赢利水平尚可。 不可回避的是,锦纶行业竞争格局存在分化趋势。2018年,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9.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06亿元,同比增长30.89%,行业亏损额占全行业亏损总额的10.3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住优势且与时俱进的企业便能占得一席之地,并取得理想的经营业绩。华鼎股份、美达股份便是其中的代表。 据两家上市企业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华鼎股份2018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比2017年增加132.97%;实现净利润2.79亿元,比2017年增加165.27%。美达股份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38.13亿元,同比增加7.15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9.09万元,同比增长6.54%。 华鼎股份和美达股份均表示,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等举措都是保持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推进差异化战略,是两家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不二“法宝”。 2018年,华鼎股份在提高原有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向勾编、家纺丝、花捻、鞋材、空包等产品市场扩展,产品销售品种范围覆盖更广。 美达股份以需求为导向,在产品品种开发、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在切片方面,高分子量切片开发成功,并逐步增量;在纤维方面,公司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先后开发了冰爽丝、抗菌吸湿排汗纤维等功能性纤维;此外,还正在民用领域大力推广高强丝,目前,该品种已被广泛应用在帆布、缝纫线、安全带、渔网、缆绳等领域。 “紧盯”机器换人 大力发展智能化生产 降本增效也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智能制造显然是破解这个难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旗下的景丰科技是福建省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其锦纶智能化车间生产线通过智能投料、纺丝、运输、包装、仓储等系统组合,产品实现了从订单开始到原材料调配、生产、检验、包装、入库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器换人”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收益,就是大大解放了人工,降低了人力成本。景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产20万吨锦纶,以前约需要工人1100人,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后,仅需工人420人,人力节省了6成多,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约4500万元。 据了解,这是国内锦纶行业第一条符合工业4.0标准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面积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锦纶生产线,届时,景丰科技将成为锦纶行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最节能、最环保的生产企业。 华鼎锦纶也紧抓行业“智能制造”风口,推进精细化生产及数据集成远控管理建设。其获工信部立项的“全流程锦纶生产智能工厂”项目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该项目正式投产后生产效率可提高50%。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为35806万元,为华鼎股份“年产15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项目”的一部分。项目的具体内容为:建设锦纶全流程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锦纶纤维高效全流程智能生产;建设锦纶研发、工艺、制造、检测和物流等产品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和售后服务等的实时控制和质量追溯;通过系统研发和集成,实现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功能及其融合,大幅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使锦纶生产智能工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使华鼎锦纶成为国内锦纶制造行业首个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示范单位,开辟了我国锦纶行业全流程智能化的先河。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除了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制造在企业节能降耗、集约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质量、缩短订单周期等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智能制造已成为行业趋势,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助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打通产业链 着力构建一体化格局 为突破原料瓶颈,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锦纶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打通产业链,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 2018年,恒申收购福特邦成为行业一大热点。通过此次交易,恒申收购了福邦特欧洲原帝斯曼欧洲工厂28万吨己内酰胺生产装置、32万吨苯酚-环己酮生产装置、福邦特南京工厂40万吨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同时还收购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苯酚法环己酮生产工艺以及硫酸铵大颗粒生产技术等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集团。 恒申表示,通过此次收购,恒申率先打通环己酮-己内酰胺-聚合-纺丝-加弹-整经-织造-染整完整产业链。最重要的是,恒申拥有了己内酰胺领域最尖端生产技术,弥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打破了相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己内酰胺领域的定价权及品牌定价权。 积极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还有永荣控股集团。2018年5月,永荣控股集团莆田石门澳工业园区启动建设的二、三期总产能为12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暨古雷芳烯一体化项目及其配套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以下简称“古雷芳烯一体化项目”)全面启动。 该项目是永荣控股集团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的重大布局,总占地面积约为535公顷,总投资为530亿元。项目采用国际一流的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工艺技术,匹配26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和150万吨/年乙烯装置。该项目建成后,永荣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芳烯-CPL-聚合-PA6纤维全产业链的石化尼龙新材料产业公司。 华鼎股份也不甘落后。2018年7月,华鼎股份控股股东三鼎集团联合平顶山市、平煤神马集团共同签订了《己内酰胺-聚合-纺丝一体化项目投资合同》,助力华鼎股份积极向上游延伸,以降低锦纶纺丝的生产成本。 “上游己内酰胺供应受制于人是导致我国锦纶行业此前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随着恒申集团、永荣控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通上游产业链,使己内酰胺成本大幅下降,我国锦纶行业的赢利能力将逐渐增强。”一名业内人士分析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锦纶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锦纶行业需抓住机遇,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