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百货业不景气,港资背景的新世界百货业绩亦未能免俗地出现连跌。新世界百货昨日公布的2015/2016年全年业绩显示,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财政年度内,集团收入、净利均出现下跌。新世界百货表示,多省市的门店均在调整中,集团计划在四川省宜宾市及重庆市铜梁区开设管理店。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时尚百货竞争愈发激烈,新世界百货目前正进行的升级治标不治本,相比于加入儿童、美妆等业态吸引消费者,新世界更应重拾百货法宝。
利润跌超三成 如果前几年新世界百货的经营表现可以用平淡来形容,那么近几年,收入、净利润的连续下跌则让人担忧。 数据显示,本财政年度内,集团实现收益36.6亿港元,同比下滑9.2%;实现销售总额130.77亿港元,同比下跌14.3%;净利润4539.80万港元,同比减少34.9%,而在去年同期,新世界百货的利润为6970万港元。 2012年以来,虽然占比一直在下降,但新世界百货的销售佣金仍是收入大头,占比超50%。本年度,销售佣金占收益的54%,自营货品销售和租金收入分别占收益的27.4%和17.5%,管理及顾问费则占收益的1.1%。公告称,公司佣金收入率自上年度的18.1%下降至本年度的17.6%,下滑主要由于佣金率较低的黄金及珠宝以及运动服装销售比例增加。 北方区仍为新世界百货“最赚钱”区域。本年度,新世界百货共有39家百货店及两家购物中心,分布于北方、东南和中西三个营运区域,覆盖全国21个主要城市,其中37家为自有店,4家为管理店。北方区在本年度为新世界百货带来最大收入,占收益的51.1%,其次为东南区和中西区,分别占收益的31.1%及17.8%。新世界百货表示,未来,集团计划分别于四川省宜宾市及重庆市铜梁区开设管理店。 多业态调整 新世界百货曾因“60小时不打烊”等活动被视为内地百货营销风向标,但近几年,百货业市场不断遭到蚕食,新世界谋变、转型的速度却显得有些滞后。 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商和购物中心这两座大山下,百货必须寻找出路。但传统百货多年疏于对消费者的购买感受重视,在从经营商品到研究消费者的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畅,很多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看好于“儿童经济”、“口红效应”和运动健身的兴起,新世界百货本年度对不同店面的以上业态进行调整。北京新世界千姿百货把儿童楼层迁至客流较高的二层,引进更多高端童装品牌;武汉新世界百货徐东店则把运动业态迁至较宽敞的一层,引入户外运动和攀登用品专门店,打造户外形象区。除了扩充经营面积外,品牌也成为新世界百货的发力重点。针对女性客群,成都新世界百货引进了多个欧美化妆品牌,借助品牌号召力吸引更多顾客到店消费。 在南京等东南营运区域的新世界百货正在向迷你Mall转变。多种业态混合布局的经营模式,意在融合购物中心与百货的血统,并强化体验。业内人士分析,新世界百货小规模试水迷你Mall式经营,实为减小转型带来的风险,无论从经营整体风格还是转型速度都偏保守。 重拾百货法宝 对于新世界百货业绩的连跌,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在意料之中。此外,扩充业态、加大体验并不是扭转百货颓势的法宝,新世界百货等众多百货对转型的理解出现偏差。 “新世界百货业绩的下滑与经济增长放缓、零售市场低迷有直接关系。新世界百货所属的时尚类百货受到影响比较明显,相比于时尚类百货,家庭类百货所受冲击较小。”郭增利认为,内地市场的各大百货不约而同发力时尚类百货,商圈的竞争对手激增,时尚类百货的竞争环境远比家庭类百货严峻。同业竞争已对各大百货造成极大影响。 消费行为变化后,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青睐度增加,对百货的关注度下降,此时,内部的同业竞争和外部来自购物中心的挤压对时尚百货冲击很大。结合目前的形势,增加儿童业态和美妆业态只是百货进行的局部优化,但局部优化很难改善如今百货的被动局面。对百货行业来讲,要进行创新难度很大。目前不少百货发力自营、买手制,但从服务大众变为服务小众,买手制将加大经营难度和成本,很难改善现状。 实际上,加入具有体验感及能带来高客流的餐饮、儿童等业态成为众多实体店的选择。在北京市百货大楼总经理陶晓纲看来,这其实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利用其他业态带动说明百货对自身价值的不认可。如果核心竞争力都不能有聚客能力,一味在非核心经营板块发力始终难以力挽狂澜。在郭增利看来,百货应针对消费者需求回归吃、穿、用、玩这四大法宝。“目前国内百货独有食品占比极低,家庭类用品被剥离,百货应重拾,让品类结构更丰富,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也有迎合。”此外,对于“玩”,郭增利表示,“玩的部分不应作为吸客手段,而是应作为服务功能,这样将能克服百货面积上的局限,顾客也能享受到类似购物中心的待遇。”(来源: 北京商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