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服装加工“织”出农户“大梦想”
2017-11-03
分享至:

  11月2日上午,天空湛蓝,秋叶静美,梁爱凤却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她踩动着缝纫机踏板,手中的布料在缝纫机板上飞舞。100多平方米的小厂房里,30多名女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如图)。她所在的工厂是正阳县汝南埠镇余楼村服装加工厂。这里是当地的扶贫产业基地。

  农民家门口打工

  今年52岁的梁爱凤,由于丈夫患病,家里还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一度很拮据,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梁爱凤一样,不少贫困户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外出打工。

  能否把车间开到贫困户身边,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在驻村第一书记彭鑫和村党支部书记张迎接的协调下,一外地客商决定到该村建扶贫就业基地。而今,就业基地有40多人,吸纳村里近20名贫困家庭的成员就业。

  “我们对工人进行了培训,学会后工人还可以带回家加工。”张迎接说。

  “完成一件,厂里给一件的钱。上个月我请了6天假,还收入1300多块钱。”梁爱凤说,当了半辈子农民,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就业基地当起了工人。

  今年35岁的余楼村村民何青梅,在外打工10多年,一直在南方服装加工厂干,她的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6岁。今年6月,她得知村里的服装加工厂开业,就回到村里上班,结束了与孩子长期分离的生活。

  “我是熟练工,一天可做五六十件服装,一个月不加班可挣3500元,加班可挣5000多元,比在外打工挣得多,关键是每天可以照看孩子。”何青梅说。

  订单纷至沓来

  “今天这一万件棉衣已经完成,下午就发到武汉。”张迎接清点棉衣数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服装厂从今年6月开业以来订单源源不断。”张迎接高兴地说,这得益于村民干劲足,订单都保值保量按时完成,在市场上赢得好口碑,订单源源不断。

  “下一个订单是10万件工装。”张迎接说,他们又建了两个加工厂,很快就能投入使用,还建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布料车间。

  张迎接满怀信心地说,到时候,让村里的贫困户、留守妇女都有活干。(驻马店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