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东临清,有一家“低调”却又“给力”的大型纺织集团。说其低调,是因为媒体报道寥寥无几,其官方网站也缺乏 “炫技”。不过,这家企业却称得上“给力”——他家生产销售的印花布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约30%的份额,并且实现零库存。 近日,记者走进临清三和纺织集团,一窥这家民营纺织巨头转型升级、开辟发展新路径的奥秘。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印花布生产基地,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30%左右。 亲赴非洲采风 走进三和纺织集团的厂区,干净与明亮是第一印象。身旁不时有工人快步走过,给人昂扬向上的感觉。走进印花布车间,几位女工正熟练地操作大型印染机器。颜色鲜艳、具有异国风情的印花布上下飞舞,让人眼花缭乱。 看着远处轰隆隆的机器,三和纺织集团总经理宛斌的脸上露出轻松地微笑。他介绍说,目前三和的印花布及各类棉纱、色织布、印花巾被产品达到6000多个花色品种。比如,非洲人很喜欢穿着颜色鲜艳的蜡印布服装。每年,三和的设计研发团队都专门到非洲大草原上采风体验,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为“画布”寻找创作灵感。 这种走心的“高级定制”模式,让三和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目前,三和牌蜡印布获得了国家免检证书,畅销非洲尼日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三和纺织集团的主营业务。 三和拥有全国和国际一流的剑杆织机、喷气织机,气流纺和自动信息化纺织设备,能生产高档纱和坯布,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占全球市场30% 近年来,不少非洲国家派出经济考察团,对三和集团蜡印布生产线和产品进行现场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三和纺织集团蜡印布年产能达到6亿码(1码约为0.9144米),绝大部分都是非洲订单。产品非常紧俏,每年都能卖光。伴随订单的不断增加,临清三和纺织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印花布生产基地,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30%左右。 在三和纺织的总经理宛斌的心中,做纺织要倾注心血,好的布也是有生命力的。宛斌曾担任过车间主任,他坚持“挑战成本极限,争创质量最优”的理念,自行设计、实施了双轴织造工艺技术应用、结经机纱线剪刀定位片等36项技术革新项目,累计节约成本26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宛斌认为,三和牌蜡印布能够走出去,获得海外市场,得益于企业降成本与抓质量两大法宝。企业发展,一定要算“大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花大力气引进先进设备。提质增效,才能把控成本。 在产品定位上,要找准路子,做好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近年来,三和牌仿双蜡纹产品、仿带蜡印花、仿手工扎染等创新产品等得到客户认可并不断追加订单。 目前三和的印花布及各类棉纱、色织布、印花巾被产品达到6000多个花色品种。 从2.7万到100亿 去年,由全国工商联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居第408位,也是聊城市唯一上榜企业。然而,在三和纺织集团2017年销售收入56.7亿元、总资产100亿的数字背后,很少有人知道,这家企业最初创办时,仅有2.7万的启动资金。 1988年,三和纺织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宛秋生下岗后,自筹资金2.7万元,购置8台旧织布机,租赁5间民房,与朋友合伙做起了生意,创建了临清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创业的第二年,纺织行业滑向低谷,朋友撤走合资款,宛秋生“单飞”。 宛秋生调整思路,专攻在当时紧俏的松紧布。此举很快赢得了市场,企业就此脱离困境,得以快速发展。宛秋生先后兼并、购买了5家倒闭破产的企业,使闲置的4000多万元国有资产得到活化利用,所创办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实现了低成本、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2004年前后,三和纺织集团针对非洲人喜爱蜡印布的特点,审时度势,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生产研发力度,随后一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花布生产加工基地。 从2.7万到100亿,三和纺织人用了三十年。在他们眼中,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靠得是五大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设计优势、创新优势、“一带一路”经济圈优势。 三和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规模发展方兴未艾,目前名次在全国纺织行业已经跃居前几位,这是企业在行业中的规模优势。 技术设备优势,在全国同行业来说,三和拥有全国和国际一流的剑杆织机、喷气织机,气流纺和自动信息化纺织设备,能生产高档纱和坯布,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广大客商的销售需求。 三和集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印花布生产基地,是中国纺织印染行业连接非洲市场的桥梁,“三和牌”产品成为非洲市场的地理坐标。三和集团设计的蜡印花布,设计产品款型达上万种,每年都将有设计创新。三和的设计风格融合了非洲文化元素,深受非洲人民欢迎,这是三和产品的设计优势。 蜡印布、印花布、色织布和毛呢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比重,三和集团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多年来,各种产品,花样颜色,创新推出,使集团公司的花色品种达到6000多个,这是三和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究中产生的创新优势。 三和集团的“一带一路”经济圈,是由三和人创造的经济圈优势。从临清到两万多里的西非,途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个具有三和特色的“一带一路”经济圈,可与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晋商之路、海上西洋之路、从福建到达遥远的欧洲国家“万里茶色”之路相比,各有特色优势。这些穿越地球的经济圈,都打上了独特的文化烙印。 三和纺织集团正在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型阶段,所谓“强”,要体现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上。下一步,三和纺织将做好国家技术中心、省级试验室的建设,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着重对染化料、助剂、松香、糊料等替代品的开发应用,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设计的人文因素、功能因素、流行因素等。同时,推进设备改造升级,以节能技改项目为主线,优选一批高质量项目,申报省级、国家级专利。创新无止境,这是公司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 (全球纺织网)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