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无锡宏源:造“世纪工匠”精品 展“百年宏源”蓝图
2019-05-14
分享至:

  无锡,一座中国民族工业、乡镇企业的摇篮之城,素有“太湖明珠”、鱼米之乡之称。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里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流淌着现代化城市的时尚气息。

  1956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又多了一道“风景”——宏源事业开始起步。此后的一个甲子轮回中,无锡宏源始终以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为己任,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迅速成长为了我国化纤、棉纺等各类纺机产品的优质制造商。目前,公司主要生产FK6、HY系列高速弹力丝机,FA系列、HY系列棉纺粗纱机,IDS化纤自动物流线等产品,在化纤长丝后加工设备关键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引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地位。

  “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500优企业之一,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纺织工业突出贡献奖、纺织工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主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假捻变形机标准和中国纺织机械行业评定的假捻变形机产品研发基地”……这一串荣誉和成就,既是对公司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激励和鞭策。

  无锡宏源始终铭记自己的国企担当,一直牢记实业强国、工业报国的初心,并为中国纺织工业贡献了数不清的第一台(套):第一台悬锭粗纱机、第一台高速加弹机、第一台电脑粗纱机都是宏源制造……

  新世纪,无锡宏源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努力把宏源公司建成产品产业多元化、经营贸易国际化、生产规模集约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科技现代化企业集团。“百年宏源”目标的实现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百年宏源”的蓝图正在变得越来越立体。

 

    挑战与机遇并存

  风雨同舟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年。对于一个国有企业,如果说,六十多年能够与时俱进已实属不易;那么,六十多年来能够把事业继续发扬光大更是难能可贵了。多年来,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尽管无锡宏源发展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公司让职工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生活目标,始终都没有改变。公司总经理陈志宏告诉记者,六十多年来的成就取得,是几代宏源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成百上千职工汗水和心血的凝结。从大学毕业进厂从基层干起,到2018年接任公司总经理职务,陈志宏经历了二十多个寒来暑往的跨越。时至今日,她还清晰地记着自己在车间实习的情景:一毕业,被分到了锭子车间,一做就是半年多。之后,她主动找到人事主管,调换了实习岗位,开始接触外贸业务。让陈志宏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主动调换实习场所,直接改变了自己在公司的发展轨迹,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贸业务成为了她工作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长期与市场打交道,使得陈志宏对市场发展趋势判断尤为敏锐。她说,当前,企业乃至行业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不乏机遇。一方面,公司发展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外部整体经济环境的形势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压力,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以及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不稳定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纺机行业的发展机遇。世界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努力,相应经济政策会刺激经济发展,对纺织行业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包括中国积极采取一些税费政策、坚定发展实体经济、坚定扩大开放等,近期国家有关部门也密集出台了一批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国内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政策进一步释放。这些政策都会激发纺织企业的发展活力,从而带动纺机企业的发展。同时,近年来,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承接大量国际传统行业包括纺织行业产能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增加了纺机市场的国际市场空间,纺机的国外市场仍然有望保持相对稳健的增长。此外,随着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纺织企业将向高产、高效提质、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深度转型这一主线仍然未变,智能制造在我国纺织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备需求会越来越高。这些挑战和机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进高质量发展

  做企业,没有理由不进步。如果不进步,你就跟不上客户前进的脚步,就会被淘汰;做企业就是要不断往前走。这是陈志宏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判断。宏源的优势在哪里?陈志宏说,公司浸润化纤弹力丝机多年,从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在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方面,具有国内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深度、高度,我们多年的技术积累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陈志宏谈到,目前大多数企业对2019年纺织、纺机行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判断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相对2018年,宏源公司今年总体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运行压力也可能会有所加大。如果要实现让企业始终在各种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目标,就要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追求高市场占有率发展,追求高端产品发展,追求高效率发展,追求管理精益化发展,追求高效益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激活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力。因此,公司必须要着力加速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方能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面对化纤市场订单饱满的情况,公司采取技术、营销、生产、质量联动策略,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广和产业化开拓。比如,2018年,新产品HY-9型全自动落筒高速假捻变形机和HY—IDS型化纤自动物流线装备成功与客户签约,正式进入市场。同时,公司还进一步完善了营销人员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强跟踪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定制化设计的优势,围绕“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期”三个关键因素提升竞争策略,特别在安全经营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抓住机遇,奋力拼抢市场订单,大客户订单比例增加,新客户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抓好国内外两个市场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综合经营成本的增加,近年来纺织行业向外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向东南亚等地转移,这既是纺织行业求生存发展的一种途径,也是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种选择。为了应对这种市场变化,无锡宏源将海外市场作为公司战略发展层面上的一部分,坚持国内、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其在公司经济格局中的比重一直是企业的追求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公司的海外市场在产品的布局、地域的布局等方面都不断进步,每年都有新的销售亮点。

  陈志宏介绍,为了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以开拓公司自有产品的市场为首要任务,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增大市场走访的力度和频率,对现有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力争形成订单。在积极提升外贸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继续引进新的外贸人员,积极寻求新代理;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外展览会,并以西班牙ITMA展览会为重点,拓宽信息渠道。

  在进一步完善外贸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公司还逐步试点市场放开,继续推进形成市场的内部竞争和外部促进机制。在已试行对土耳其市场放开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建立有序、可控的内部适度竞争机制来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平台,多触角拓展不同业务领域。充分利用进出口公司的外贸平台,继续拓展新行业新产品的销售,多联系和培育可靠的产品供货商,大力度开拓纺机外的其他产品,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量。

  把握智能化大势

  当前,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市场需求出现了逐步向高端产品转移的趋势。陈志宏意识到,纺机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纺机企业在新一轮产品竞争获得优势、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树立行业地位的新机会。谁抢先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会获得市场先机。技术创新上的缓慢,都会增大“阻尼系数”、产生阻碍发展的作用。为此,公司进一步坚定了贯彻科技兴企战略的信心,坚持技术创新引领,把走高端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作为公司追求的目标,加快推进产品技术升级换代,以技术优势提升宏源产品市场竞争力,迅速推动市场层次的升级。

  公司还围绕主导产品关键技术,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增强市场适应性。切实保证HY-9型自动落筒高速弹力丝机、HY-10型多功能高速弹力丝机、HY-AUTO498型自落粗纱机及粗细联HY-BHS2型装置和HYIDS型化纤自动物流线等高端新产品在技术性能上的进一步完善,打好攻坚战,突破一些“卡脖子”技术。重点围绕新品HY-9型自动落筒高速弹力丝机和HY-IDS型化纤自动物流线产品,依托现已落实“点”的用户,加强与用户沟通,加快产品技术完善进度,让用户尽快投入稳定可靠运行,为赢得市场订单打下坚实基础。据最近消息,HY-9型自动落筒高速弹力丝机和HY-IDS型化纤自动物流线设备在2018年年底分别进入用户厂家后,经过一个季度的调试运行,性能非常稳定。

  “以市场为主导,追求用户的满意度和价值体验。以技术立企,以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这是无锡宏源的发展理念也是陈志宏的追求。我们相信,在宏源全体员工的齐心努力下,造“世纪工匠”精品,展“百年宏源”蓝图的美好愿景会尽快实现。

 

    (来源:中国纺织)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