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波司登哈尔滨工厂:三四分钟智造一件成衣
2025-02-27
分享至:

  春寒未散,年味仍浓,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波司登(哈尔滨)产业基地羽绒服智能制造工厂(以下简称“波司登哈尔滨工厂”)里灯火通明,从布料进厂到制成一件成衣仅需三四分钟。该工厂自2024年8月20日投产以来,短短150多天,生产效能已由最初的40%释放到70%以上,日产羽绒服800件。

  走进波司登哈尔滨工厂一楼,一块电子大屏幕格外抢眼。“这块屏幕是工厂的‘智慧大脑’,实时展示着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数据,包括订单完成率、班组生产效率、人员出勤率、设备效能、生产质量等。”波司登哈尔滨工厂厂长陆丽红介绍说,工厂采用波司登集团自主研发的GIMS智能制造系统作为中枢,按照生产流程顺序生成任务单,自动调配人、机、物资源,并派发员工执行,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实时采集数据,反馈进度及问题预警,通过智能驱动全流程的生产管理,确保订单生产的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提升管理效率。

  “生产一件羽绒服大概145道工序,通过车间智能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从布料进厂到制成一件成衣大约需要三四分钟。”陆丽红说。工厂一楼宽敞明亮,只有四五名工人。在自动裁剪机前,工人王笑一正往电脑里输入要制作服装的版型图,宽大的裁剪机台面上放着一层铺好的布料。“现在要裁剪的是衣服里料,在软件里找到这个版的图纸,再将机器各个点位固定好,就可以启动了,一刀运行30分钟,可以裁剪600件衣服。”王笑一说,今年9月他入职工厂,之前他做裁剪工时是用手工裁剪,既慢又累,现在是既快又轻松,他一个人可以操作两台机器,每次裁剪根据布料不同铺设的层数也不同,他一天可以裁剪1000套衣服。

  在二楼缝制车间部件自动化生产区,一台台排列整齐的“机器人裁缝”正高速运作。它们是智能模板机,操作工人把裁剪成型的衣片放在模板上,启动按钮,机器就自动开始缝制,迅速且灵活。

  “工厂使用的是360°最新型自动化模板缝纫机,能够完成复杂的绗线缝制,比如菱形格、特殊花型绗缝等。”陆丽红介绍说,在这里一个工人可以负责2至3台设备,缝制效率更高,品质标准也更加统一,目前该车间核心工序自动化生产比率已经达到45%以上。

  在二楼车间的另一侧是“无尘充绒房”。只见在封闭的小房子里,工人穿着防尘服、戴着防尘眼镜,全副武装地坐在自动充绒机前,将刚刚缝制好的衣片,对准充绒机口,按下开始按键,机器便直接充绒,充绒后超声波自动封口,避免绒溢、漏绒现象。“这里是波司登羽绒服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每台充绒机配备了12杆精密称重装置,交替循环使用,确保羽绒充填的准确性,同时提升充绒效率。”陆丽红说,充绒房还配备了回绒处理系统,通过集尘箱对回绒进行分类过滤处理,回收可使用的羽绒,进一步提高羽绒的利用率。

  与一楼、二楼生产车间宽敞的空间感不同,三楼成衣吊挂智能生产车间的吊挂生产线高达屋顶,衣服的各个部件在生产线上吊挂流转。生产线中每隔一段距离是一台缝纫机,工人将流转过来的部件按顺序缝制后再挂到生产线上,然后按下缝纫机上的白色按钮,生产线则开始启动流转,进入下一道工序。从生产线的这头到另一头,一个个羽绒服部件便在工人的接力中组合成了一件成衣。

  据陆丽红介绍,该车间通过吊挂系统实现物料精准投放和工序间自动传递,并且自动采集并集成展示生产信息,实时反映吊挂生产线状态以及员工效率产出,并且6条生产线可实现并联生产,可按订单难易程度自由组合大、小线,满足柔性快反的生产需求。

  还有智能立体仓库、辅料自动拣选库、AGV自动化物流系统、成衣自动化包装区……行走在波司登哈尔滨工厂,所到之处尽是服装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缩影。陆丽红表示,工厂自8月20日投产以来,短短150多天,生产效能已由最初的40%释放到70%以上,日产羽绒服800件。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sy.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大家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