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新生代浙商给出的回答是“价值的创造”。 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洁丽雅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在新疆阿拉尔市建立品牌生产基地,成为南疆地区首个实现纺织全产业链生产的家纺企业。去年9月,作为浙江产业援疆招引项目,洁丽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如今,品牌价值达402.95亿元的洁丽雅集团,已12年蝉联中国家纺行业第一。 洁丽雅集团“90后”总裁石晶将公司的品牌战略调整为“品质新疆棉·中国洁丽雅”,将新疆棉与品牌心智画上等号,实现功能价值到精神认同的跃迁。 “造链”新疆:15年筑牢“硬核”根基 品牌初创时代,“毛巾就要洁丽雅”的口号简单直接,让品牌与品类深度绑定。“在父辈创业的年代,打品牌就是让消费者记住你是做什么的。”石晶回忆。 2009年,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商崛起,洁丽雅集团提出“生活就要洁丽雅”,从单一毛巾向家居生活全品类拓展。“当时我们发现,如果只做毛巾,市场天花板太低。”石晶说,这一阶段,洁丽雅集团推出了内衣、袜子等产品,但在电商转型中曾经历阵痛,“我们线下渠道强,但线上起步晚,交了不少学费。” 品牌自信的根源,是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洁丽雅集团再次调整定位,提出“品质新疆棉·中国洁丽雅”的品牌战略。“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承诺。”石晶坦言,“我们在新疆的投资是长期的,要真正把产业扎根在那里。”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选择新疆棉,也是品质需求。石晶表示,在新疆建立产业基地,也有利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把洁丽雅自身的品牌、市场、产能与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区域合作优势,让中国民族品牌加速走向世界。 “2011年,洁丽雅新疆公司正式成立,现在想起来,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天。”在石晶的记忆中,当时的生产基地周边“放眼望去尽是荒漠,人烟稀少,基础设施简陋”。而如今的阿拉尔已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机场、高铁站相继落成,商业设施一应俱全。“改变最大的还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变化——收入水平提升了,生活品质更高了,整座城市充满了活力。” 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当地的政策优势和成本优势不断凸显,洁丽雅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目前,总投资27亿元的洁丽雅新疆生产基地,已建成毛巾2万吨、染整4万吨、毛巾特种用纱5万锭的全产业链生产线,连续多年成为当地工业企业第一纳税大户。 2024年9月,洁丽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在石晶看来,这比任何商业荣誉都珍贵。 文化赋能:“东方美学”诠释品牌内核 一块好毛巾,让新疆棉的魅力有了具象化表达。如今,阿拉尔当地的棉花工业附加值已从原先的几万元一吨,提升至目前的几十万元一吨。“希望让人一想起新疆棉就能想到洁丽雅,想起洁丽雅就能想到新疆棉。”石晶表示,这是洁丽雅不可被替代的核心优势。 去年,石晶的侄子、洁丽雅集团“企三代”石展承,在社交平台以“毛巾少爷”账号发布《毛巾帝国》系列短剧,收获全网数十亿的曝光,成为品牌与年轻消费者近距离互动的新触点。 “抓住流量窗口期,我希望洁丽雅有的不仅是热度,还要有高度。”石晶说,“在新疆打造全产业链基地后,我就在思考,品牌化建设方面,也要用好新疆棉的概念。” 走进洁丽雅集团杭州公司,宋韵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的办公环境彰显着品牌的深度转型之路。“在杭州,我们讲宋韵美学;在新疆,我们展现大漠风光与兵团精神。这些看似与毛巾无关,但恰恰是品牌的灵魂。” 品牌年轻化不是简单的包装更新,而是要让文化基因在产品、营销、渠道各个维度焕发新生。洁丽雅集团通过双轨策略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以“产品先行”打造爆款,如2019年推出的一次性洗脸巾精准切入年轻消费场景;另一方面通过内容营销构建情感连接。以“国色雅韵”系列产品为例,充分融合了优质新疆棉原材料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洁丽雅集团依旧选择“练好内功”。石晶认为,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品牌建设是一场长跑。将来,洁丽雅集团的品牌战略依旧是以新疆棉为核心原材料,打造具有东方审美哲学、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化魅力的中国式生活方式品牌。 “真正的品牌力往往源于产地与产品的深度绑定,如何让新疆优质棉花资源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消费分层——从华北平原钟爱的棉柔厚实,到珠三角偏好的速干亲肤,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故事。”石晶说,除了高品质优质棉及匠造精神,洁丽雅集团还将持续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让品牌在不同的经纬度绽放出独特的风采。(记者 徐潇青 石慧 通讯员 袁嘉 郭文娟) (来源:杭州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