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下,塔吊高耸,钢筋林立。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嘉兴市大钇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50万米醋酸纤维面料生产项目,正在紧张地进行主体建筑施工。 项目总投资1.01亿元,新增用地8亩,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是现在租用厂房面积的2.5倍。 “准备搬过去过年!”届时,公司正好迎来创办十周年,总经理肖鉴钊也有点期待,“到时目标都要在1.5亿元以上了。” 高端市场更“抗风” 大钇纺织专注于高档服装面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和单米布料售价从几元到十几元的“市场货”相比,大钇纺织生产的醋酸面料单米身价从40元到100元不等。 醋酸面料是最接近真丝的面料,同样吸湿排汗,但比真丝更好打理。正是凭借这一精准的市场定位,大钇纺织用10年时间,在租用的7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中渐渐走上产值“登高路”。至今,企业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关口。 肖鉴钊的经验之谈是:高端市场更稳健,更“抗风”。高端市场产品利润率相对更高,虽然市场需求总量不太大,但是比较稳定。在市场波动中,高端市场的抗打击能力也更强,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反而是“市场货”比较难做。“现在,我们的账期控制得很好,库存保持在10%以下,采取了订单式生产,这让公司的流动资金得到保障。”肖鉴钊说。 打入高端面料市场的难点在哪里?以大钇纺织为例,企业从美国进口醋酸原料,根据客户要求织成坯布再完成染色。“拿原料有门槛,织造也有门槛。”肖鉴钊一言以蔽之。此外,企业还有另外一大竞争优势,那就是市场资源。 目前,大钇纺织年产1000多万米高档服装面料,其中近一半产能通过与一些纺织头部企业合作消化。通过多元化渠道布局,大钇纺织研制的新款面料成功应用到ZARA、玛丝菲尔等国内外大牌服装上。“‘小而精’就是我们的经营特色。”肖鉴钊这样总结。 靠“顶配汽车”核心驱动 肖鉴钊是四川巴中人,2001年来到秀洲区王江泾。他从纺织车间机修工起步,当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并于2016年创办大钇纺织,成功将企业打入大企业和大牌的供应链。企业一路进击的核心竞争力从哪儿来? “这十年,我们公司不断地培养、招揽人才,配备设施,满足客户各方面的高要求,相当于把公司打造成一辆‘顶配汽车’。”肖鉴钊说,“一边搞好产品创新,抓好产品质量,一边把服务做到极致。” 大钇纺织支持客户来样加工,同时也自主开发面料供客户选择。“如果是客户来样,我们自己就能分析样布,快速给客户报价,做到快速反应。”肖鉴钊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这个过程别人可能要一两天,我们可能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报给客户,遇到难度大的品种,会有专业人员给客户提醒风险,并帮助解决等,这就是服务做到极致。” 在新面料研发上,“你开发出来的面料人家能看得中,这也不容易。”肖鉴钊说,在拿地造厂房时,他计划进一步壮大研发团队;另外再造一个样品间,以满足客户来验厂选品等需求。 在产品质量方面,大钇纺织也有委托加工的订单,用肖鉴钊的话说就是走“小规模、大贸易”的路子。企业明确,外发的每一个订单都配了一个跟踪团队,要跟到外发工厂里专门盯住质量并进行技术指导。光这一点,有的企业在人手上就不一定能做到。 说到底,企业的核心团队最宝贵。公司工作人员说:“在我们公司只要干满4年,社保需要个人承担的部分我们企业也全包了,因此,我们的员工流动率是很低的。” 肖鉴钊畅想着,搬到新厂后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了,产能扩容有了空间,公司里子面子都过硬,到时接订单更硬气。“我计划明年要多去国外参展,主要是到欧美去。欧美那些几百上千元一米的面料我们又不是不能做。一单一单攻下来,路就走通了。” 除了开拓市场,肖鉴钊还想在产业链上有所拓展,从织造坯布到染整一体生产成品,以提升整体利润率。 “总的来说,企业发展框架都搭好了,就要在下一个十年看效果了。”肖鉴钊已经绘就了一张崭新的发展蓝图。(记者 郑小梅 通讯员 林越琪 严晟斐) (来源:嘉兴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