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依文借本土文化实现服装业逆生长
2017-04-19
分享至:

  在过去三年内,国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出现了连续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末的全国服装批发期末的库存总量已从2014年的613.62亿元增长至809.24亿元,库存问题依然存在。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多数服装企业维持利润但增长乏力,新的增长模式依然是主要问题。面对增势疲软的服装业,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服装产业下行,是挑战也是风口。

  以手工坊构建生态闭环

  记者:依文集团推出的依文中国手工坊目前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夏华:我们是先to B,再to C。很多人都是直接to C,拿到了元素后直接卖给消费者,而手工坊是与品牌方、设计师合作,先做B端的生意。因为我认为如果只是自己独自使用,要做大的话很难。所以我们重新构建了一个生态系统,从产出到设计,再到市场。这必须有一个闭环,有一个整理的过程,创新然后应用,其实最难的是应用环节。从发现手工艺,到整理、创新再到应用,每一个手工艺从设计到生产,这个系统应该是多方参与的。

  记者:对于盈利模式,手工坊是如何考虑的呢?

  夏华:目前手工坊平台上大概有3000多名绣娘,全球合作的设计师和品牌有200多个。我们所设想的盈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授权,还有一种是分成。平台现在面向的品牌已经包含了高、中、低端,在设计师成为联盟会员后,可以共同去创造IP,有不少设计师是希望自己独立持有IP的。

  服装业寒冬助力逆生长

  记者:依文集团关于手工坊的盈利是如何考虑的呢?目前开始盈利了吗?

  夏华:如果单纯从利润上来看,手工坊可能是近年来依文集团非常不容易找到盈利模式的一个项目,而且从一开始是赔钱的。因为从探索模型,到让绣娘有生存空间,再到变成产品,是一条极长的线。但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模型做成之后,通过积累建成的数据库、纹样、知识产权,吸引国外品牌、设计师来合作,进而带来收益,渐渐形成一个有余裕的空间,至少不用年复一年的亏损。

  记者:在近几年内,中国不少服装产业无论是在出口额还是在国内销售额中,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请问您如何看待行业目前的情况?

  夏华:我们在产业里确实能感受到这份严峻,尤其是我们的上游企业。不管是原辅料的工厂还是做加工的工厂,很多工厂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虽然大家都说经济不好,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特别好的机会。原来买奢侈品的人开始转向买高性价比的产品,开始关注中国品牌;原来那么多明星穿奢侈品,现在也逐渐开始穿本土品牌。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和文化复兴,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符号,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好的时机,是产业里优质企业品牌一个特别好的逆生长机会。

  转换模式应对行业逆境

  记者:既然您认为这是一个逆生长的机会,那么国内服装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呢?

  夏华:服装产业是一个链条,没有好的工厂就不可能有好的产品,就不可能造就好的服装品牌。而在世界服装产业中,中国工厂的权重是比较大的,中国也一直是很多奢侈品品牌的制造基地,那么我们如何能在这个产业里做好,便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模式不转换,仍然用传统的方式,你自然就会觉得零售店销售不好了,百货店销售不好了,品牌销售额就会出现下降。

  记者:那么这个模式应该如何进行转化呢?

  夏华:产业里的龙头企业一定要从原本自己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始站在产业的角度思考。这样一来,我认为企业作为一个连接器的价值就会非常大,从而结束简单的单打独斗时代。这也是我们参与进集合制造的一个很重要要素。目前这是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乃至“质造”的好机会,如果我们能把产业上下游很好地连接起来,那么就可能做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我们能制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就可能成为我们在世界赛道上获胜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和机会。

  (北京商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