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我要将蚕文化推向世界——沈金华与她的“华衍纺织”
2018-05-28
分享至:

  “我要维护蚕的声誉,不做与它价值不匹配的事情,在保证质量品质的基础上,寻求技术突破。”在采访中,沈金华多次表示。作为上海华衍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沈金华的态度很明确,华衍要做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在行业内做“技术”的领跑者。

  沈金华是一个工作起来无比投入的人,贯彻着“乐观设想、悲观计划、愉快执行”方针的她,挺过了创业过程中无数的艰难险阻。

  同时,她又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充满理想的企业家。她希望,通过她的坚持,能让蚕丝行业能回归理性,让蚕丝不再局限为高档的奢侈品,更贴近当下的生活,让更多消费者能感受它,接触它,将蚕文化推向世界。

  “投入蚕业资源实业时,别人都说我疯了!!”

  “当别人听说我要辞职去创业的时候,别人都说我疯了!!”沈金华向记者表示,从她的语气中,记者能感受到一股“女强人”的气场。

  早年,沈金华供职于一家投资公司,事业稳定,收入殷实。放弃这份工作,投入蚕业资源实业创业,也难怪会引起家人与朋友的不理解。

  “创业,我认为是我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沈金华告诉记者,她出生于蚕的故乡之一震泽,蚕丝伴随着她的成长,她也始终在感悟着蚕丝,对蚕丝有着特别的感情。然而,在目睹了解了蚕丝行业的现状后,沈金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蚕行业之中。

  沈金华向记者介绍,上海华衍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1年7月,而在公司创立之前,曾对蚕丝在家用纺织品领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结果发现,市面上蚕丝被厂商对产品质量监管和化工原料的使用管控并不科学,蚕丝的品种、品类及品质都参差不齐。从国际市场角度,在沈金华看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沈金华狠下心,将老家的房子与一套上海的住宅全部抵押给银行,作为自有资金,再向朋友借款,成立了华衍公司。“当时我几乎是和原来所有的朋友圈剥离开来。”坚持挺到现在,沈金华告诉记者,她的信念就是,企业家首先要考虑社会效应,企业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必须取之于社会,再回馈于社会。

  从品质入手,做质量高地

  深入调研后,沈金华认为,造成蚕丝被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与彼时市场的运营模式有直接关系。“那个时候,国内市场终端商品的市场点,还是以团购、礼品为主。随着电商平台的突起,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因为买产品的人不是最终使用产品的人,因此,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能及时直接地回馈给企业。”她表示,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更加忽视对蚕丝被质量的提升,转而关注起外观和包装。

  沈金华还向记者透露,2010年前,国内蚕丝领域还没有安全级别的概念,国标也十分笼统简单。消费者对蚕丝被也缺乏了解,国内家纺市场还存在过于关注蚕丝被的物理特性,而对于化学性质的关心比较忽视的现象。“实际上,真正影响蚕丝被质量的还是化学性质。”沈金华告诉记者,物理性质仅仅体现在蚕丝被是否容易变形、水洗后的疏水比例等,化学性质则体现在作为原料的蚕丝棉是否存在二次污染。“一条每晚使用8个小时的被子,是容不容易变形可怕?还是主要成分有没有被二次污染可怕?”沈金华向记者发问。

  “我对被子的要求就是必须从品质入手,强调被子的实用性与扎实度,走品质化路线,这才是一条被子的生命力所在!!”沈金华告诉记者,创业初期,她给企业的定位就是“不走量,但要做质量的高地。”

  坚决向国际市场迈进

  创业的道路不是一条坦途。全身心钻研提升蚕丝被制作工艺、提升质量的华衍,与彼时粗放的市场相比,是那样与众不同,而又格格不入。风险与挑战也随之而来……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就是资金链差点断了。”沈金华告诉记者,2011、2012年,是蚕丝家纺市场最“血腥”的一段时间,那时的市场主流是做低品质的、低价的蚕丝被,而做技术、做品质的企业几乎被市场“血洗”淘汰干净了。

  “企业内部也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沈金华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业内人劝过她,说别人这么过,华衍也可以这样过。“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蚕丝证明的过程!”沈金华的态度很强硬,就四个字,“坚守品质”!为此,她放弃了许多订单,减少了许多份额,因为,她不愿随波逐流,做一个“短视”的企业家。

  “尽管市场以价格为第一要素,可这个问题还是得看仔细,市场究竟是需要低品质、虚伪的低价?还是高品质、有保证的价格?”沈金华认为,这个答案,不言自明。因此,既然国内市场吃不开,沈金华便加快了挺进国际市场的脚步。

  即使是走国际市场,沈金华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不通过中间商,而是直接与外商对接。“走出去,就意味着,外商要对我们进行评估,既考验我们的技术能力,也考验我们的耐心,一般的评估周期需要2-3年,但从长远看,这是值得的。”沈金华透露,她本来想带着老家当地的企业一起走出去,但很多企业不愿意。因为,如果以当时国际市场的标准,很多企业的成本提高太多,在国内市场就失去了竞争力。“为此,我必须成功,给他们做一个模板或榜样吧!”沈金华表示。

  2014年打开美国市场,2015年登陆丹麦与新加坡等国,在国内还打不开市场的情况下,华衍已经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坚信,走品质发展的路线是有效的。”沈金华表示。

  实现蚕丝原料的技术创新

  沈金华介绍,企业研发的“蛹丝分离技术”,运用该技术可实现金丝平面丝材料的供应,有效避免蚕丝被遭遇二次污染,而且丝的回弹力、保暖性等方面,也要比传统生产工艺生产的强出不少。

  “其实,大家都对蚕丝存在认识局限,认为蚕丝就是丝绸,这大大弱化了蚕的功能。”沈金华告诉记者,在研发技术的同时,他们非常意外地发现了其更广阔的用途,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等。

  在产品开发方面,华衍开发的“多功能蚕丝被”也很典型,它实现了蚕丝被从家纺领域走到户外,与商务、运动结合的应用突破。“让蚕不再局限为奢侈品,更贴近当下,让更多消费者能感受到。”沈金华如是说。

  目前上海华衍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华衍”、“千秋雪”、“NOK”以及“丝之馆”等商标的注册,并获得多个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版权与著作权。在蚕丝原料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以掌握国际定价权为目标

  沈金华介绍,目前华衍采用“轻资产”的模式在运作,还建立了自己的打样中心,蚕业工艺工业化设计团队和研发基地,世贸蚕业文化和新品常年展示中心,在江苏、山东、台湾等地拥有系统的供应链基地,且生产线全部外包。企业依然以品质为源头,以攻克技术为模型,盘活现有企业的人力资源。

  谈到盈利的话题,沈金华显得十分耐心又充满底气。“我不想用搬出一些很玄乎的数字或方案,什么十年、百年计划的。还是一步步来,走稳健的道路。不管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沈金华介绍,企业会制定三年计划,不断梳理停顿,夯实基础。

  华衍依然在不断的投入过程当中,2014年底投资接近2000万,2015、2016年获得国家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而今总体投入已超6000万。

  从产业发展角度,沈金华表示,中国在种桑养蚕领域占比达到世界的75-80%,未来能够通过竞争占据一席之地的,只有在蚕种的开发。因此,育种作为华衍的重中之重,企业将运用核心技术进行标准蚕房的建设,为规模化养蚕进行布局准备。

  “种植、养殖面积是我们仅有的优势了。”沈金华紧迫感十足,她表示,正在建立世界第一个蚕丝纤维基地,未来的行业标准及国际定价权应归属中国。

 

  (来源:人民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