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赵卫国:互联网时代的美学设计与表达
2019-03-28
分享至:

  2019年3月13日,“2019中国服装经济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赵卫国作《互联网时代的美学设计与表达》主题分享。

  我们现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面临着一个断崖式的转变。既然是断崖式转变,就意味着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怎样跨越鸿沟,是所有人在思考的问题。

  这个鸿沟是由很多矛盾的东西组合在一起的,这个矛盾和什么有关系呢?我们能够发现,按照字面来看,有很多东西是悖论,悖论就会导致我们产生认知模糊。

  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讲消费升级,与此同时,消费降级也成为话题,到底怎么理解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这就是一个悖论。

  现在的商业逻辑不一样了,以前是以产品为核心,现在是以需求和消费者为核心;以前是以广告驱动为核心,现在以技术为核心。

  影响整个产业宏构里面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之一,就是人群的代际更迭。所谓代际,就是一代一代人。我们发现,现在的代际更迭比我们想像的快得多,以前十年一代人,现在是五年一代人。比方说70后,70年前是十年一代,80、85、90、95、00,都是按照五年去分。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呢?80后是一个过渡的年代,有一部分80后往前走,变成70后。还有一部分85后是往90后走,代际更迭就把人群切割成了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的品牌关系就变成了一个存量市场。

  为什么叫存量市场?我们可以把上面谈的几代人分成两个人群:60后已经开始接近退休了,还有70后,现在已经是50岁,他们的市场规模在固化萎缩的过程中,不可能因为新经济有更多的消费,因此,我把他称之为是一个萎缩的存量市场;第二个是以90后,新生代人群为核心驱动的人群代际关系,这类群体我们称之为增量市场。这个增量市场实际上意味着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这个无限可能性是以不确定来体现的。

  我们未来一定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从本质上就是认知升级,认知的革命和认知的跃迁。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悖论,那就是:经验到底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还是一个束缚?因为这是一个悖论,所以没有标准答案。

  过去若干年当中,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成功率非常低?为什么很多商业大咖都提出创业的组合要“老少配”、“男女配”?因为在当下,一个品牌,一个团队的创业人群当中一定要有隔代的人群,以及不同性别的人群,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整体把控。

  阿里是什么样的企业?普遍的说法都说阿里是电商;按照传统的说法,海底捞应该算是服务业;西西弗书店,是目前中国图书业里最成功的一个商业业态,那么它算是纯粹的书店吗?喜欢看书的人可能知道日本有一家“茑屋书店”,位于日本东京代官山,以三栋建筑组成,除了有书,还有DVD和CD出租,店内还有星巴克。那么,茑屋书店算是书店吗?

  以上这些问题都包含我们未来和现在怎么认知的东西。如果不把这种认知的鸿沟跨越过去,我们对未来基本上是“看不到”、“看不见”、“看不懂”、学不会“。”看到“和”看见“是两回事,很多人都能“看到”,但未必能“看见”,从“看见”到“看懂”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就是真正了解了。

  我们搞清楚现在和未来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对于市场的认知。

  如果我们认知没有升级的话,我们面对这些变化会无所适从。我们的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我们也在做线上服务,但是发现年轻人根本不买账。这说明在认知层面上,我们和现在的年轻消费者之前存在着鸿沟。

  现在大家讲的柔性制造、新商业、全渠道,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对消费者认知的基础上。以前我们做的是以“品牌”为核心的生意,打造一个好的品牌,把品牌卖出去就行了;现在和未来,生意的逻辑是以“懂”为核心。你只有懂得消费者,才知道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东西。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逻辑,会导致生意做法也完全不同。

  90后现在已经30岁了,95后现在25岁。他们在去年的市场当中,1%的消费者消费了55%的品牌,说明大多数的90后是不逛商场的。而90后对衣服的需要,他以什么作为选择的依据?如果你不懂,你就无法为他提供产品和服务。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零售业里做的最好的是Seven-Eleven,有一本书叫《7-11零售的哲学》,有句话非常打动我:”我们以前的商业从来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消费者考虑。这句话听上去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不以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这句话非常打动我。现在很多人都人为父母,你的小孩如果是90后,你跟他为什么不能交流?因为你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的角度。90后是充满焦虑的一代人,这种焦虑就是对不确定的恐惧,以及对确定性的渴望。

  在大悦城的五楼六楼有一种业态,消费者基本上是中学生和大学生,里面有咖啡店,有画画的在地方,还有穿毛线的,有种盆栽的,等等很多业态,这就是疗愈经济引发的新的业态。

  我们应该怎么看大数据?我个人对大数据的认知就是说,大数据、活数据和小数据是三件不一样的东西,大数据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活数据是一个不断迭代的东西,而小数据是通过洞察通过认知来进行变现的东西。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未来的商业业态一定不是简单的迭代,而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

  未来的业态,在需求端和供给端上会产生裂变,这种裂变会带来一个重构,而这种重构就是新物种。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干掉柯达的是智能手机,干掉互联网的是移动微信,干掉方便面的是外卖。这叫做“黑暗森林法则”。

  这里我想引用近年大热的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的三个法则来比喻当下和未来的商业,其中一个是刚才说的“黑暗森林法则”:你都不知道你的敌人是谁,如何取胜?第二个法则叫“降维打击”,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智慧是“四两拨千斤”,现在要倒过来,千斤拨四两,就是用必胜的手段,一次性给对手以致命打击;第三个是”猜疑链“,猜疑链的前提是沟通不畅,造成双方互相误判,要争取到今天的年轻消费者,一定要打破“猜疑链”。

  我认为当下的时代是“反哺时代”,就是年轻人教导我们的时代,大家一定要认清这个现实才可能知道90后要什么。我们现在的品牌就是背叛过去,影射未来,驱动进化,嬗变。80年代,品牌野蛮生长;90年代的品牌,像明星一样改变自己的未来,叫做期待;2000年代,80后成为新人类以后,品牌开始找对象,叫做”细分时代“:合适的我才是最好的;到当下,90后成为消费主力后,“懂我”才是自我的时代。

  我提出一个观点,叫做“梗”,我认为“梗”是我们了解90后的一个基本的按纽,这是他们互相认知的确认密码。90后是什么?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跟一个90后在一起,90后在边上看着你,根本不跟你交流。但是如果他扔两个“梗”下来,你接上了,他就会跟你交流。“梗”是一个按纽。“鄙视链”也是一个按纽,这些个按纽决定了他跟不跟你玩。

  我们说以前的商业是盲人摸象,未来的商业叫苞丁解牛。“千店一面”是最早的店,现在提出“千店千面”,我认为终级形式是“单店千面”,是一个新商业的新物种。有了这样的东西才能够建立新品牌。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回归商业的本质,提供更加符合当下的需求和体验的感知。未来的商业,一定是以提高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带来收益的变现。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