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中国纺织业的“代加工之王”,实力不输富士康
2019-04-04
分享至: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发展,得益于中国早期劳动力成本低廉,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入驻,从而带动了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最早也是从手工业和低端制造业起家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的主体,已经从代工厂转变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如今中国的代加工厂,承接的大多是一些高端奢侈品牌的业务,或者高新技术产业,比如说苹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代加工厂富士康集团。

  当然,在中国将代加工企业做到上市的远不止富士康,还有一家公司叫做申洲国际。说起这家公司,很多人都感到十分陌生,但是说起申洲国际的合作公司,则各个赫赫有名,包括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安踏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虽然看似一家低端的服装代加工厂,但是申洲国际硬是将这一产业,做到了210亿元的年营收。

  而申洲国际的老板马建荣,也是继马化腾、马云之后,国内又一位马姓首富。2018年,马建荣以500亿元的身价,位列胡润中国富豪榜第38位,并且成为中国服装界的首富。

  自2005年成功在港股上市以来,申洲国际的市值如今已经翻了五十多倍,达到了惊人的1550亿元,并且连续多年成为国内出口规模最大的针织服装出口企业。那么,马建荣究竟是如何创立起这家市值千亿的针织企业的呢?

  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少年时期就进入一家纺织厂做工,由于掌握了纺织技术,并且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马宝兴后来得到了晋升,成为一家针织厂的副厂长。1990年,宁波市政府为了增加就业岗位,成立了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马宝兴作为高级管理人才,被引进这家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当时25岁的马建荣跟随自己的父亲,一同进入这家工厂。

  然而正式进入这家公司之后,马家父子发现,这家工厂由于建设厂房,还有部分债务没有偿还,各种生产资金也没有到位,工厂的状况十分混乱。父子两人没有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接下这个烂摊子,开始自出筹集资金,拉订单,工厂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勉强开工。

  在跑市场的过程中,马宝兴发现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主要通过外贸公司,一般产品品质都十分低劣,竞争同质化。为了避免申洲国际出现这样的情况,马宝兴决定将企业定位为中高端产品的生产,为公司后期的发展埋下了根基。

  同时,马宝兴还在曾经考察学习过的日本市场,发现了重大的市场机遇。但是日本的婴儿服装,对原材料的要求标准非常高,当然相应的成衣价格也非常的高昂。马宝兴有意识地针对这一市场,开始生产高端的婴儿服装,专门出口到日本市场。

  依靠对市场机遇敏锐的直觉,申洲国际自1992年开始,就已经实现了盈利。然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坎坷,马建荣有一次前往日本拜访客户,对方公司代表表示,收到的一批次产品,遇水就会掉色。当时马建荣非常紧张,回国之后将存在质量问题的衣服统统烧毁,从此对产品的质量把控更加严格。

  1997年,马宝兴正式将申洲国际交到了马建荣的手中,但是的申洲国际凭借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已经在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马建荣刚刚接手公司之后,申洲国际就接到了当时最大的一笔订单,这笔订单来自于知名的服装品牌优衣库,对方要求申洲国际在20天的时间里,完成35万件的订单量。

  这笔大订单,对于但是申洲国际的生产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是马建荣毅然接下了这笔订单,并且按时完工,由此成功获得了优衣库的信任,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时至今日,优衣库依然是申洲国际最大的客户。

  还是在那一年,马建荣将公司的全年盈利,全部投入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一举措遭到了外界的嘲笑,认为完全是无意义的投资行为。但是当时的马建荣深信,只有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才能维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此后多年,马建荣不断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提升工厂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虽然短期内难有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即使2005年公司上市,当时的融资资金也全部被用于购买现金的设备。

  正是凭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让申洲国际过得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信任,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国内最大的针织出口企业。

 

  (来源:东南财富)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