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陈嘉庚提议建起的厦门纺织厂 解决了全省人民穿衣问题
2019-06-12
分享至:

老建设者粟登益(中)带本报记者走进这家与杏林工业区同龄的纺织厂,讲述建设往事。

 

  台海网6月12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故事,早已被厦门人所熟知。当我们在图书馆、档案馆翻开尘封的史料,寻访杏林工业区在历史纵深处的发展轨迹时,却意外发现,杏林工业区的发轫竟与嘉庚先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他的提议,工业区内建起全省第一家纺织厂,一度解决了全省人民的穿衣问题。再度的寻访,我们从这家与杏林工业区同龄的纺织厂开始。

  几经改制更名老厂房老宿舍都还在

  盛夏,杏林纺织西路,这一带,纵横几条路,随处都有与纺织厂有关的元素。厦门的工业,成长于杏林工业区,而厦门纺织厂,便是这片工业区里最早的见证。

  55岁的粟登益带着我们,穿过厂区一条斑驳的道路,前往主厂房。这条路,很有年头了,1958年和主厂房一块开建。当年平整的路面,在工人脚下、在运载布料的车辆来来回回的碾压中,已经碎成斑驳的“石子路”。粟登益指了指路两旁,“别看它很破旧了,当时的设计理念却很先进,两边特意修了排水沟,大暴雨也不会积水。”

  23岁那年,刚从部队退伍不久的粟登益,进了纺织厂安保部,一待32年,如今是公司的安全主任。妻子是在纺织厂认识的,女儿是在厂里出生,岳父岳母也曾是纺织厂职工。粟登益笑称,他们一家子都与纺织厂有剪不断的缘分。

  厦门纺织厂在时代洪流中起起伏伏,几番改制,几经更名,如今叫厦门夏纺纺织有限公司。但老厂房、老宿舍、老路老树都还在。

  工业区发轫与嘉庚先生提议有关

  在图书馆、档案馆珍藏的史料里,我们的寻访有意外收获——这家一度解决了全省人民穿衣问题的纺织厂,是在嘉庚先生的提议下建起来的。

  彼时,这位享誉东南亚的橡胶大王和纺织工业主,已定居故乡集美多年。时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嘉庚先生,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问题:“福建这么大的省,没有一寸铁路;福建人这么多,也没有纺织厂。”随后,他连续倡议修建福建铁路、厦门海堤,兴办纺织厂。

  1955年,陈嘉庚在一次全国会议上建言“加速我国工业化,在福建建立纺织厂”,他的设想是,在厦门建纺织厂,实现福建纱布自给,每年供福建每人两套衣服。该建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采纳。

  1958年10月1日,福建省第一家棉纺织企业——厦门棉纺织印染厂挂牌成立。第二年10月1日,纺织厂细纱机调试成功,生产出福建第一根管纱。

  梳理尘封的史料,我们发现,杏林工业区的发轫,与嘉庚先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为他的提议,厦门建起杏集海堤、鹰厦铁路,依着铁路、码头的杏林从此进入人们视野。因显要的区位优势,1958年初,省委同意在这片荒野农村开辟杏林工业区。

  时任厦门副市长、杏林工业区工委书记向真,在一份回忆录中,留下这样的记载:“1958年,1万7千多名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怀着建设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从四面八方涌入杏林。”“仅仅三年时间,杏林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丘陵变成平地,田野披上新装,一座座工厂、一栋栋楼房相继建起,崭新的机器在开动,高大的烟囱在冒烟,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区——厦门市工业卫星城镇雏形已经形成。”

  (来源:台海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