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普米族纺织艺人熊兰英:让传统纺织手艺流传下去
2022-01-04
分享至:

  在网络直播间内,穿着普米族传统刺绣背心的熊兰英正坐在一架织机前织布。“如果你喜欢我做的布,来跟我学。”她说。

  2018年,“古纺记忆”扶贫车间在位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车间不仅旨在扶贫,还承载着熊兰英的梦想——让这门传统纺织手艺被更多人了解并流传下去。

  熊兰英在直播间介绍传统织布步骤:先用木板刮羊毛使其变得蓬松,再将处理过的羊毛纺成线团,放在锅中蒸6至7小时,最后才能织成布料。

  熊兰英出生于1967年,全家以种地为生。9岁时,爷爷教会了她缝制普米族传统阔脚裤。尝到纺织的乐趣后,熊兰英开始学习这门手艺。

  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手工织布渐渐失去了市场,难以靠此维持生计,于是,20岁出头的熊兰英学会了开车,开始跑运输谋生。

  在跑运输的几年里,熊兰英依然舍不得放弃手工织布这门技艺。一有积蓄,她便前往偏远山区,向当地普米族人购买各种花纹的手织布料并收集保存起来,但身边人却不理解她的做法。

  “女儿有次问我:妈妈为什么要买这些没人想要的布,不买房子呢?”熊兰英笑着说,这些布料曾陪她度过了童年,尽管个人力量微薄,但她想留下精妙美丽的传统花样纹饰,保护承载于布料中的普米族手艺与文化记忆。

  2000年,熊兰英在兰坪县开设手工民族服装制衣店,虽然起步艰难,但店铺慢慢走上正轨,她缝制的普米族服饰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由于流程复杂,人工成本高,手工织布难以批量生产。”熊兰英说,有超过200人向她免费学习过传统织布,这些人中一部分是直播吸引来的外地人,大多数是参加车间扶贫培训的当地居民。

  熊兰英说:“虽然靠这门手艺挣钱不容易,但自己会坚定地把普米族传统织布工艺传承下去。”

  (来源:新华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