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勇闯上海印染厂,惠安女定制花样人生
2023-11-28
分享至:

  1968年出生的庄素英,是惠安县惠女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出生到现在,她几乎只穿惠安女传统服饰。如今,手中有惠安女头巾花色版权18个,以传统印花艳色为主。今天,记者带你走近她这一生与服饰的故事。

  26岁勇闯上海印染厂 用自己花型印制布匹

  庄素英一直都很勤劳,有自己的想法,16岁的庄素英在裁缝店当了三年学徒,出师后在家里做了两年,21岁的时候就自己开起了裁缝店。那时候可挑选的不多,都是村民自己拿布来量身定做衣服。她一做就是几年。她清楚地记得,那时上衣做一件的工钱是8毛钱,马甲一件3块5毛钱(手工绣),裤子5毛5分一条。

  在她26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个认识的在上海做建筑工人的村里人,回来跟她说上海有印染厂,她一听,就马上想去看看,便喊上哥哥跟自己一起去。找到印染厂,拿着自己的花型给他们看,让工厂按照自己要的色彩来印制,布拿回来后,印多少销售多少。自此一发不可收,后来她还去了浙江绍兴、杭州等市场进货。“净峰跟小岞几乎都是我的市场。邻镇的裁缝直接来找我批发,有二三十家之多。”庄素英说她可以先给别人店里铺货,卖多少算多少,都是过后结账的,东岭、涂寨、惠安县城不用带布来做衣服了,只要人来店里量身就可以了。

  初衷:让惠安女做工时也能穿得方便好看

  庄素英说,2013年自己开始买机台印花,想要什么颜色、什么花纹都可以自己定制,更加方便了。

  “现在最喜欢、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收了很多老布。村里的老人家,拿着老布来换新衣服,我最爱这样了。”庄素英说,这些老人家拿着老布来说换多少就换多少,从来不跟她们讲价。有时候个别的老人家,算完账她们还要花头巾一块或者两块的,她都送给她们了,感觉老人家也不容易。

  “我自己收藏了一千多块头巾,都是古早花色,可以每天不重样的戴头巾。”庄素英说,多种多样的花朵以及各种艳丽色彩的头巾特别吸引人。传统头巾两尺四寸,现在的头巾一尺五寸,随着市场潮流变化大家喜欢的头巾变小了。

  “我为什么要自己印花?在最初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惠安女为什么没有好看的衣服穿?”观察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里的惠安女每个人都要去做工,一个是好衣服没时间穿,还有一个就是那个时候衣服是棉布的,没有弹性,穿着很热,穿着干活更不方便,颜色还很单一。于是2013年她就自己买机台,选布料,自己印花,让惠安女做工的时候也可以穿比较好看的衣服,这些衣服有弹力,不褪色,也可以用洗衣机洗,成本也下降了。“对做工的人更方便,她们也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庄素英深有感触地对海都记者说道。

  鼓励年轻人体验惠安女服饰

  如今庄素英家里还剩下30年前上海印花的布一万米左右,她一直珍藏在自家的仓库里,舍不得卖,当然有人特意要找这样的老布也是会卖的。她说自己这一辈子教了十二个徒弟,有六个徒弟还一直在做传统惠安女服饰,其他的都改行了。庄素英说,惠安女有想法、勤劳、爱做事,不怕吃亏,都可以有很好的人生。

  现在有学生做毕业拍摄,来体验惠安女服饰,她都免费提供服饰和场地,配合他们完成毕业作品。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真正地传承,让惠安女服饰变成一个日常的服饰,设计出更好穿、便捷,让年轻人不排斥的惠安女传统服饰。

  (来源:海峡都市报、惠安速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