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凯,大杨集团西装制作的“技术大拿”“首席专家”,拥有近30年的服装技术丰富经验,拥有“西服面料的剪切装置技术”国家专利,他领衔的“张继凯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高技能人才12人,其中技师2人、企业技术骨干30多人。 1994年,张继凯来到洋尔特公司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的样板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科长。1999年,洋尔特公司正式成立西服生产线,他坚守在生产一线,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点问题,保证车间流水线畅通无阻、高效运行。作为技术骨干,张继凯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刻苦钻研业务,多次赴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交流学习,取经深造。 西装定制的最高境界是纯手工缝制,也是国际时尚的流行趋势。2017年3月,洋尔特公司成立西装全手缝车间。手工制作一套西服,需要运用到拱缝、花针缝、锁眼等多项技术,仅锁扣眼一项,手缝锁一个扣眼耗时约一个小时,是机器一分钟锁一个扣眼时间的60倍,被称为西服界金字塔尖上的技术。普通工艺大货生产,每人每天可有5-6件的西服产量,而纯手缝制作由于工序繁琐,这条由16人组成的纯手缝专线,每一针、每一线全部采用意大利拿波里手缝技艺,一天只能生产4件。 张继凯负责全手缝车间的技术工作,与来自意大利的两名技术人员一起手把手给手缝工人传授技艺。经过反复练习,现在300多道繁琐的工序以及机器制作无法达到的缜密、精细工艺,在手缝工人的巧手中完成,一件件精品穿在客户身上,精致合体、伸展自如,如同人体的第二层皮肤一般,得到客户的交口称赞。 西装全毛芯不粘衬工艺,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品牌才能做到。由张继凯领衔研发的全毛芯、全手缝工艺,已成为大杨集团的核心技术优势之一,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种工艺全身不粘合衬,完全依靠毛衬来衬托西服的造型,外观感觉柔软有弹性,穿着舒适、自然而挺括。张继凯研究出的一套专门缝制全毛芯西服特殊工艺,在缝制过程中多次加湿,以保证最终的产品外观漂亮而不变形,在缝制过程中所有工序完全手工缝制,充分展现出松、软、舒适的感觉。这种堪称“艺术品”的西装,是西服的天花板,深受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国际精英人士青睐。 近年来,随着大杨集团单裁业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服装定制化需求不断提升,传统套号式量体测量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定制客户的需要。张继凯自主设计开发了适于不同体态特征的“个性化特体快速处理方法”。通过量体大数据分析,依照客户体型特点和特殊要求,利用高级服装样板软件对衣服各部位衣片进行修订调整,大大缩短样板修改和排版时间,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与量体师交流,将该方法在实体店面推广应用,修订量体数据的采集方式,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满足了不同体态客户的需求,也极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提升了产品复购率。 张继凯还研发了一种西服面料的剪切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杆与分切刀,可以让分切刀移动到指定位置,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查看刻度尺控制两个相邻分切刀距离,提高西服面料分切精准度,并通过限制杆与直板底部的孔洞合并,提高分切刀的稳定性,让分切刀移动到指定位置,把西服面料裁剪成不同大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张继凯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影响和带动着整个团队的刻苦钻研和技术攻关。2019年12月至今,洋尔特公司获得了服装异形孔冲压设备的冲压机构、加工防起球西服面料喷水缩绒机、加工可水洗西服面料的熏蒸装置、加工不缩水面料的蒸汽面料加工设备、西服商标冲压缝纫设备、西服生产流水线的转运导轨等16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张继凯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洋尔特公司以自主开发的Ustyylit(优思达)服装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为手段,完成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快速反应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柔性定制生产,成为大杨集团调整转型、创新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 “作为一个服装人,每一件衣服都像是给家人缝制的,一针一线都得用心,去呈现最美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大杨人,我坚持‘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坚持、一份热爱,能把手上的温度传递到衣服上,让穿着的人都能感受到暖意。”张继凯如是说。 (来源: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微信公众号)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