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年出生的刘世梅,是新中国较早的一批纺织工人。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制呢厂的一名细纱工,她积极参加“郝建秀工作法”生产小组,总结出一套细纱操作法,使看锭能力提高一倍、回毛消耗率降低一半,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华北工业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4年8月,刘世梅扎着两条麻花辫,走进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办地——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投票箱上鲜艳的红星映衬着她满怀激动的笑脸,她举起双手,投下了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庄严一票。 △图为刘世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摄影/张宝山 “我当选人大代表时只有19岁,是北京团中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当年,毛主席在中山堂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努力学习。’周总理和我说:‘要做好桥梁作用。’”刘世梅的思绪回溯到70年前,作为一名基层工人,同时也是一名妇女和青年,她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爱护。 一根细纱,令刘世梅在工作岗位上鼓足干劲,串起新中国纺织事业的春天;一张代表当选证,树立了她一生为民的情怀,无言述说着中国的民主故事。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信念始终根植在我心里。”党和国家对人大代表提出了殷切期盼,刘世梅镌刻在心中、付诸行动上,“我印象深刻的是,修建从德胜门到昌平那条路,是我们第一届代表提出的议案。那条路修好后,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我心里非常高兴。代表嘛,意味着承担人民的需求,要为人民做点事啊。”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再度来到中山堂,透过一张张黑白照片,回望一段段流金岁月,刘世梅感慨万千。 △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展览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世梅代表竖起大拇指点赞。摄影/薛睿杰 “郭树德,‘毛泽东号’机车第三任司机长;华罗庚,这是数学家;黄润萍,是管仓库的;刘德珍,是电工……”凝望着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团名单,即便光阴走过70载,刘世梅依然能清晰地说出每位代表的名字和职务。 追忆韶华故事,见证履职初心。刘世梅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展览观众留言簿上留下了饱含深情的字句:我感觉到70年前真实场景,深受感动,也受到了深刻教育。不忘历史,努力前行! 这一次回家,一路走一路看,各具特色的代表家站在代表和人民群众间架起“连心桥”,刘世梅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基层枝繁叶茂有了更深感悟。 “如今,人大代表履职的方法也更加灵活,群众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更为紧密。能自己当家作主,感觉浑身上下都有股使不完的劲儿。”刘世梅对于人大工作的关心从未间断,“我感觉到没为党和国家做什么工作就老了。年轻的人大代表肩负光荣使命,希望大家继续脚踏实地,倾心为民!”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9期|记者:徐航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