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仁青卓玛:让传统服饰焕发新魅力
2025-03-20
分享至:

仁青卓玛参加服装设计大赛,荣获奖项。受访者供图

  究竟是怎样的领航者,才能让大众视野里的传统藏服,在传承古韵中碰撞潮流?当许多人沉浸在争头衔、贴标签时,她为何能锚定目标自我雕琢,毫不动摇?

  这是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仁青卓玛的课题,身处非遗技艺百花齐放的时代,她说:“唯有千锤百炼,方得指尖璀璨。”

  1987年,仁青卓玛出生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克才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母亲是传统藏服第三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凭借出色的手艺,供她们姊妹三人读完大学。从小在妈妈的熏陶下,仁青卓玛学会了刺绣、裁剪等技能。

  大学毕业后,仁青卓玛以定向生的身份进入省电力系统法务部,光鲜亮丽的工作并没有让她迷失自我,她反而加快追梦的步伐,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到藏服设计制作中,反复打磨自己的藏服制作技艺。

  随着时光的推移,梦想的种子不断茁壮成长,结出了一个个硕果。为了更好地扩大安多藏服的知名度,她抓住大型文化活动的契机,拿到演出服制作的订单,设计出观众认可的藏服。仁青卓玛说,有时设计制作一套服饰的费用高达两万元,自己没钱便找朋友借。追逐梦想的路上,她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和宝贵的时间,订单增多时,她连续好几个月加班制作藏服。其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从未放弃过。

  2017年,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博物馆定制上百套艺术节的服饰,她精益求精,创新设计,制作出款式新颖的演出服。前往浙江参加全国民族服饰设计大赛时,她独具匠心地以青海蓝和中国红为主色调,设计出宫廷风和安多风相结合的藏族服饰,获得好评,最终摘取全国匠心奖。

  随后,仁青卓玛成立青海“阿姐珠姆”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为了深度挖掘安多藏服背后的文化故事,她顶着酷暑,东奔西跑拜师学艺,做出更加完美的安多藏服。带有披风的藏族服饰、文艺清新的文创产品、校服……在她的加工车间,精美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而另一边,绣娘们赶制订单,银针起落,彩线穿梭,一朵朵祥云在绣布上徐徐生成。

  仁青卓玛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意义在于将深厚文化背后的实质内容以载体的形式留给后人。作为一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仁青卓玛珍视自己的手艺,更珍惜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在提高技艺的同时,她注重挖掘非遗内涵,力争将每件产品做精做细且充满生命力。仁青卓玛说,公司先后吸纳本地员工64名,有14名为单亲、残障人士。在共和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为10名人员申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近年来,仁青卓玛先后荣获青海省巾帼建功标兵、青海省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在传承安多藏服非遗的道路上,她的脚步从未停止,从安多藏服的配色、选针、订单到获誉无数,一路走来收获满满。(记者 马璞馨)

  (来源:西海都市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sy.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大家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