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于全杰:从学徒到厂长,用热爱与执着织就服装人生
2025-09-28
分享至:

  “我从1998年开始从事服装行业,快三十年了。”说这话的,是浙江金华浦江县宣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80后”生产厂长、“浦江老师傅”于全杰。17岁那年,他跟着老乡从安徽老家来到浦江,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初是“没办法,为了生活出来闯荡,到这边来讨生活。” 

  初到浦江,于全杰对这座小城的印象很不错。“浦江这边的人比较热情,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正是这份温暖,让他最终决定留下来,从一名服装学徒做起,一步步扎根、成长。 

  “刚刚开始做服装,做学徒的时候是比较难熬的。” 

  早上很早就要起床,晚上又很晚才能休息,对刚走出家乡的少年来说,于全杰要克服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辛苦,更有心理上的思乡之情。但从于全杰走出家乡来到浦江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想过放弃,“为了生活,只能一直往前走。” 

  从缝纫工、机修工,到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直至今天的生产厂长,于全杰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这条踏实而清晰的成长之路,宣龙服饰成就了他,他也没有辜负公司。 

  作为一名“老师傅”,于全杰不仅技术过硬,更在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他主导完成的“自动裁剪面料优化系统”,使原材料利用率提升12%,年节约成本超15万元。他还发明了“多工序联动质检法”,将传统服装加工中三道独立的质检环节整合为一次全流程检测,让生产效率提高18%。 

  谈到这项创新,他的语气里带着自豪:“我们生产产品,不但质量要做到精,而且还要减少流程,提高效益。我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程序,这是我经过试验,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凭着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地探索思考,于全杰带领着团队连续5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合格率达99.2%以上。 

  除了技术和管理,于全杰也非常重视“传帮带”,至今,他已带出二三十个徒弟。于全杰带徒弟,最看重的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自己做出的每件成品衣服都要仔细检查,要对客户负责,做就要做到最好。”他教徒弟的方法也很务实:“一个人做一道工序,大家通过流水线组成一件衣服,这样容易上手,而且又能做出质量、做出品质。” 

  对于今年获评的“浦江老师傅”称号,于全杰非常激动。于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代表了他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付出,和对团队的责任与担当。 

  现在,于全杰早已把浦江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的孩子在浦江读书,我已经计划在浦江买房。” 

  回望近三十年的服装路,于全杰的感悟质朴而深刻:“浦江的服装行业一直是一点一点从低端往高端在走,我也一直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而不只是一份工作。这样的话我就会有归属感,有动力。我希望所有外来务工的人员都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也相信我们工厂会越来越好,服装行业会越来越好……我对浦江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从少年离乡到浦江老师傅,于全杰用三十年的时间,把“为了生活”的起点,走成了“热爱与执着”的旅程。他不是在“打工”,而是在“做事业”;他不仅是在“坚持”,更是在“享受”。这正是“浦江老师傅”的精神底色——脚踏实地、精进不息、热爱不减。 

  (来源:浦江发布)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国
01.jpg
“承上启下 多元创新
sy.png
统一思想探寻发展新路
360.jpg
首届中国(渠县)户外
360.jpg
【专题报道】中国首届
360.jpg
【专题】波司登发布ES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