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2013年染料工业将走向何处?
2013-02-06
分享至:
    进入2013年,我国染料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也十分复杂。一方面,国际市场环境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全球性的结构调整还需要持续较长时期,尤其是在染料业出现全球性利润降低现象的情况下,由于国外需求客户的购买力降低,我国大部分染料企业产品出口遇阻,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较为困难。

    染料工业绿色转型实质上就是降低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并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当前,在染料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料多,每吨物耗可达几吨到几十吨,同时在其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一次或多次水洗,需要水量特别大,因而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或废料,尤其是废液产生量很大。如活性染料是一类最受市场欢迎的纤维素纤维用染料,它的世界年产量已占到染料总量的20%左右,名列纤维素纤维用染料的首位,但目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还不高,一般在60~65%,而且广泛使用的间隙式吸尽染色工艺在染色后的加工时间比较长,包括冲洗、中和、皂洗和固色等的时间要占全部染色加工时间的1/3,不仅耗时长、耗能高,耗水多,而且产生大量难处理的有色含盐污水。加上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废水是指染料或染料中间体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工艺废水,COD浓度高。染料生产基本原料是苯系、萘系、蒽醌系,以及苯胺、硝基苯、酚类等,流失的染料使得水中COD浓度高。如内蒙古某染料厂一个车间排出的废水COD竟高达17万mg/L。

    就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化工来说,其耗水量、排污水量大,成为其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染料企业不仅长期戴着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也是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所关注的重点,在这方面染料企业压力一直比较大,如果在这方面做不好,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目前染料工业确实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绿色转型成为染料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唯有绿色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绿色转型的关键就是如何做好节能减排,跨过节能环保这道门槛。

    行业进入转型期,客观上要求企业也要转型,向清洁绿色化转型。今后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企业一定都是清洁生产做得好、节能减排搞得好的企业,这就必须在清洁生产上做好文章。清洁生产即在染料生产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不仅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降低,而且“三废”排放量也会下降。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是巨大的。一方面,是直接收益。直接收益是指因节能而降低的能源成本,间接效益包括避免技术锁定、改善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产生健康效益。

    从长远看来,工业转型会取得哪些直接的经济效益?综合来看,是成本更高还是效益更大?山东一家染料企业的老总表示,最近两年企业一直按照清洁生产工艺的要求去实行生产管理。“以前生产1吨染料,大概要排放30吨废水。而今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技术革新,我们已经能够将废水压缩到10吨以内。以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碱废酸,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一方面生产过程产出的废酸碱本身就减少了,另一方面也能将产出的废酸碱回收再利用。通过改进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生产效率提升了,成本相应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使节能减排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实践证明,清洁生产使我们成本降低,毛利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大幅度减排了废弃物,从而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这些优势都足以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该老总如是说。因此,向绿色经济转型是染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