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河北棉花种植面积减少 企业纷纷“转战”新疆
2013-05-08
分享至:

 进入5月上旬,河北省的衡水、沧州、保定、邯郸、邢台等主要棉区棉花春播工作完成60%以上,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今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约8%-10%,将在720万亩左右,较之前预期的面积降低15%,连续三年的植棉面积下降给当地棉花加工企业较大打击。“企业吃不饱,利润无从谈起。”衡水某企业负责人赵总说,他们企业2012年收购加工棉花700多吨,这仅是2011年的五分之一。造成如此窘境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而内地加工企业仍然是产能过剩,赵总介绍,如果省内企业减少60%,则当地资源足以满足加工需要;另外,内地棉花质量不断下滑,很多棉花达不到交储标准,企业不敢收。面对越来越大的收益差距,内地将会有更多农民弃棉种粮,实力较雄厚的内地轧花企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沧州某大型棉花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2013年新棉上市之后,他们企业最大的担心是“无棉可收”,因此,他们企业已派出人员赴新疆考察,准备在新疆设厂收购加工。“那里棉花多,质量好,大有可为。”据张总介绍,沧州地区2012年度就有不少企业在新疆地区设点收购,赢利是在内地收购加工的2-5倍。

  2013年度打算到新疆设厂收购的内地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新疆棉良好的品质对内地棉商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国家政策对新疆棉的扶持力度也比内地更大。多数企业对在疆发展信心满满。市场预计,2013年河北省将有超过300家以上的较大型企业到新疆设厂收购。从企业反馈的消息来看,省内企业到疆建厂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独资注册企业经营;二是与当地人合资办厂,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三是租赁当地加工厂经营。沧州张总表示,他们企业到新疆收购加工皮棉仍然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其中资金问题首当其冲,虽然当地农发行贷款能够解决80%左右的缺口,但其与20%需要通过民间借贷解决。到新疆之后,人生地不熟,对于资金问题心里没底;另外,新疆棉与内地棉花质量不同,加工方式也有差异,尤其在新标准实施后,对于相关级别及定价,企业表示毫无头绪。(中国棉花交易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sy.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大家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