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卖数码产品,当当网卖书,亚马逊中国卖影碟,凡客诚品卖衣服……以往大多垂直性的B2C电商网站都特色鲜明。但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商价格战的深化,它们对供应商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位居行业前列的电商大佬们纷纷押宝开放平台,转型成多元化的“百货商场”。
9月12日召开的“苏宁开放平台战略通报暨联盟大会”宣布,苏宁将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平台业务。此前,包括京东、国美在线等电商已经先于苏宁坚定地走上了开放平台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了去年惨烈的价格战后,2013年各大电商集体将目光投向加速推进平台化,甚至有人预言,2013年将成为电商平台开放年。
加码“平台化”
8月29日凌晨3点,酝酿大半年之久的苏宁开放平台低调内测,初期上线300多个品牌商家,而报名入驻苏宁开放平台商户的数量也已远超首批5000家标准名额。其实,这仅仅是国内电商开放平台大军中最新的一员。
电商探索平台化始于2008年阿里旗下淘宝商城的上线,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数据显示,发展至今,天猫已经有5万多家商户入驻平台,7万多个产品品牌在其平台销售。天猫在2012年营收规模超过2000亿元。
天猫的成功让国内其他电商“眼红”。各大电商陆续开启了开放平台之路,在自营商品基础上,引入很多生产企业或代理品牌开设“店中店”,共享平台的客户资源。
2010年,京东正式上线开放平台业务,三年后商家数量已经达到了3万,京东2012年平台销量达到120亿元规模;2011年,当当网提速平台化战略;亚马逊中国也在当年7月宣布,第三方卖家除可在该平台上开店销售产品外,还可享受到“卓越亚马逊物流”服务;2012年12月,国美整合国美在线和库巴两个平台,独立出“库巴”品牌专门做开放平台。
2013年以来,各大电商进一步加码“平台化”,打响供应商争夺战。凡客诚品在今年年初表示将重点运营V+平台,以帮助凡客整体走出困境。7月29日,京东在其举办的大型开放平台供应商大会称,2016年开放平台业务将占到京东整个平台的一半。京东CEO刘强东更是放出第三方平台将成为电商支柱的豪言。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番新一轮的平台大战中,“开放”的内涵被大大拓展。京东计划在技术、物流、服务、财务方面对供应商进一步开放。苏宁此次发布的开放平台战略强调涉及7方面资源,包括品牌、市场推广、流量、系统、支付、物流和售后服务等零售业核心内容。可以说,电商开放平台方式已从最初的通过自营和“店中店”为消费者引入更多的商品种类,变成了一场直接影响电商效率的数据战和服务战。(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