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山东纺企不甘“替人做嫁”挺进终端
2014-08-05
分享至:

  无论是产业层次还是实力规模,山东纺织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一席。但服装创意设计不强、缺少品牌严重影响着山东纺织服装的整体竞争力。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如何转型,谋求价值链高端,摆脱大而不强的尴尬?

  这几天,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接到一笔1800多万美元的毛呢绒订单,对方是来自法国的奢侈品牌迪奥。

  山东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兆龙介绍说,“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国内的高端品牌和国外的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大约20个国家和地区,1~6月,已经完成订单180万米,比去年同期提高35%以上。如果客户再来的话,也只能是10月之后再开了,现在根本干不过来。”

  去年,山东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到了全国的18%,除了瑞福生公司,南山、亚光、如意等纺织企业都是国外不少一线服饰品牌的供货商。然而,“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是,在2014胡润服装家纺行业品牌价值榜中,前十大品牌中没有一个是山东的。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副院长梁菊红说,“山东目前生产的主要是一些中间产品,终端产品比较少。中间产品只能供给下游的生产企业。”

  “山东省像服装类的终端产品,在整个纺织业占的产值仅仅是0.27∶1,而广东省可以达到1.25∶1。”梁菊红认为,“山东省算得上是一个纺织服装大省,但是离强省还是有一定距离。”

  转型,必须往下游延伸,补足服装行业短板。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铺天盖地的布料变成服装内饰等工艺品。在前不久举行的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从政府部门到企业,说得最多的,就是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梁菊红分析:“一方面我们的产品结构要做调整,应该重点发展终端产品产业,另外发展的这些产品应该向高智能化发展,赋予它更多的科技含量,更能符合人们的需求。”

  创意设计和品牌是山东服装行业的两大软肋。虽然与动辄几十年甚至过百年的国际一线大牌无法比肩,但山东本土服装品牌也在艰难困境中积极谋求与国外品牌的合作,借力提升。作为山东服装的领军企业,新郎希努尔集团年初与意大利、英国两家品牌合作,推出普兰尼奥高端私人定制西服,产品利润比之前提高了10倍,品牌影响力也由此进一步增强。

  新郎希努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桂波认为,“品牌建设、销售利润、消费群体终端的占有,这三个是一体的,没有好企业的产品,就不会有消费者喜爱,就不会有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

  按照山东提出的纺织业转型目标,到2017年,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9万亿元,到2020年,达到2.78万亿元,年均递增13.5%,逐步实现由纺织到服装,由加工到品牌,由家用纺织到产业用纺织品的转型。(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