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织好“一张布”,引航小城市建设逐梦前行
2014-12-09
分享至:

  镇域总面积91.2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3个社区,户籍人口10.9万人,常住人口15.5万人。2013年,许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3亿元,人均gdp7.63万元,其中农民人均收入2.3万元,占人均gdp比重30.4%……这是海宁市许村镇去年交出的成绩单。

  许村,这个开创嘉兴改革开放先河的乡镇,在30多年风雨征程中,逐步打造以家纺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形成嘉兴民营经济发展的“浙北模式”,并创造了永葆改革勇气和创业激情的宝贵精神财富。

  去年,许村被列入嘉兴市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激活改革动力,引领家纺产业转型升级,引航小城市建设逐梦前行?如何发掘自身潜力,积极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记者专访了许村镇党委书记朱伟强。

  记者:去年许村镇被列入市级首批12个小城市试点之一。这一契机对于许村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朱伟强:列为小城市试点,对许村来说是发展定位的再次明确。基于对许村镇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特色等要素的认识,结合小城市培育目标,我们确定了许村镇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布艺名镇、临杭门户新城、生态农业硅谷。

  一是中国布艺名镇。经历30年的发展,家纺产业已成为许村经济的命脉。许村将大力发展以家纺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积极促进家纺城市场群与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整合,推进集创新、商贸、信息于一体的家纺平台建设,加快把许村镇打造成为组织结构优、产品档次高、创新能力强、平台功能全、链条配套齐,国内外行业内初具风尚指向标象征的国际家装布艺中心。

  二是临杭门户新城。许村是嘉兴市接轨杭州市的桥头堡,依托杭州城际轻轨的建设、镇域内东西向主干道的延伸和临杭重点区域的开发,进一步强化许村与临平副城、杭州市以及海宁市、嘉兴市的统筹对接,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主动承接环杭州湾城镇群资源要素,积极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拓展提升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临杭门户新城。

  三是生态农业硅谷。发挥位于许村镇的浙江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基地在国内农业界的优势,主动做好农业产业对接,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步伐。在苗木、蔬菜、水果、花卉等生态种类上,引进农科院最新研究成果,开辟农业试验田、示范区,深化农业两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硅谷。

  记者:许村,作为嘉兴市最早兴起个体私营经济的乡镇,曾摘下嘉兴市第一个工业产值上百亿元乡镇的桂冠,在小城市培育的道路上,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

  朱伟强:许村的小城市培育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要结合产业的发展,走产城融合的路子。产城融合讲的是产业和城市两者发展的有机统一,让产业业态、城市发展、人的发展三者相统一,以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几年,我们重点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建成了海宁中国家纺城国际贸易中心。去年交易额接近60亿元,是中国十大纺织品市场之一,也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纺织品市场。目前,总规划面积43万平方米的家纺城已完成一期21万平方米的建设和招商,今后除了市场扩容,我们将大力推进家纺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件事是引进了中国美院家纺研究设计院。规划5000平方米的空间,引进国内领先的创意设计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对接,着力提升海宁家纺的品牌影响力和自主研发水平,致力于构建家纺全产业链,以迎合未来家居整装的趋势。

  第三件事是启动了家纺“创业创新”中心建设。第一期规划了15万平方米,专门用于推进家庭工业的集聚提升,更是将作为特色小微企业的孵化器。这一步对于许村推进城市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一步,在产城融合上我们将做好以下几篇文章:一是要将城镇有机更新、临杭等区块做成城镇化试验田,积极融入大杭州,接轨大都市。二是突出环境改善,全力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净化发展空间,倒逼企业转型。三是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加快商业地产开发,提升高端产业吸纳能力。四是坚持突出家纺市场建设,将家纺国贸中心打造成集市场经营、展览展示、总部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百亿大市场,同步推进周边区域“退二进三”,做大环家纺城商业圈。

  记者:许村以纺织家庭作坊起步,如今已成为中国家纺重镇。近年来,许村是如何以家纺产业为突破口,实现强镇更强、富民更富?朱伟强:许村的产业,群众的致富,形象来讲就是围绕“一张布”。我们镇有1000多家注册企业,9000余户个体户都在同做“一张布”,家纺产业集聚度较高,年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正因如此,许村的私营经济发展较早较快,老百姓自我创业、就业的能力较强,藏富于民的特点鲜明。然而,这也造成了城镇化进程缓慢、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为此,下一阶段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以家纺产业为突破口,做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在原有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包括产业转型模式的创新、居住安置模式的创新以及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等。

  特别是在产业转型模式创新这一方面,许村将坚持家纺产业为主导,突出“存量提质,增量选优”导向。加快工业生产和技术改造投入,通过政策引导、“机器换人”、腾笼换鸟、兼并重组等措施,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等手段,增强传统家纺产业的永续发展动力,使工业功能区总面积有扩展,集聚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以上。同时,培育一批全国知名龙头企业,逐步确立全国布艺名镇的家纺产业基地核心地位。

  记者:许村地处海宁市最西端,西接杭州市余杭区、南邻杭州市江干区,距杭州市中心30公里,是海宁受杭州都市经济圈辐射效应最明显的区域。在三年的小城市培育试点中,许村将如何利用并发挥这一区位优势?

  朱伟强:许村具有毗邻杭州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余杭区的“许村街道”。下一步,许村将以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为总体目标,实现“一主三片”的协同发展,以许村镇区、临杭新区、西大门区、高铁西站区为核心,开发生活居住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与核心的城市主片区。以东部沈士片、南部许巷片和北部园区片为重点,开发工业生产、市场物流业为主导,兼顾生活居住的3个产业功能片区。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临杭新区、高铁西站等区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以商务商贸、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突出与周边城市的差异化发展,承接杭州都市圈的溢出效应。

  记者: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良好的宜居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围绕改善环境,今年以来,许村有什么动作吗?

  朱伟强:确实,我们讲新型城镇化,最多讲到的是“人的城镇化”。人对环境的感受,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位。今年年初,许村提出“解放思想促发展、再造美丽新许村”的口号,以此表明我们改善环境的决心。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印染产业的整治、温室甲鱼等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家庭违建生产用房的整治、安全生产各领域的集中整治、破坏农田等非法用地的整治以及农村出租用房的整治规范等。通过采取综合行政执法的手段,第一时间对各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予以取缔,这一年下来,可以说成效显著。

  同时,我们全面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五位一体”保洁模式,抓好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这一系列行动和工作,正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等工作的细化落实,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环境,让群众感受到许村小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嘉兴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