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一度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三座大山。而人民币连续于8月11日和8月12日两天皆出现千点贬值,被纺织服装分析师视为行业回暖的一个信号。同时,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有望好于上半年,但增速将呈中低速态势。 “中国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在今后的产业竞争中,绝对不是单个的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平台与平台的竞争,也就是说,今天的传统产业已经不是千里走单骑的年代,而是变成‘打群架’的年代。”在与《中国企业报》记者的交流中,金考拉国际产业城常务副总赵睿谈及最多的词汇就是“互联网+”与“大数据”。 纺织服装产业园现“转移潮” 过去,我国的服装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八成产能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五省。而近年来,纺织产业逐渐往中西部迁移,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从过去的中央鼓励到如今的企业自发,形成了“你情我愿”的态势。 为什么要进行转移?中投顾问项目总监朱文嘉认为,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园区中西部地区较多。这主要是由于2013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逐渐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而产业园也正是在2013年前后开始兴起。与以往纺织服装产业布局相比,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提高。其优势主要是,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分布均匀化。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东部升级、西部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峻此前曾公开表示,发展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劳动力回归的最好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中西部民工涌入沿海纺织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沿海纺织企业面临着产业转移的挑战,而纺织产业的转移,正是为沿海等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牵线搭桥,此举不仅能实现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解决大批中西部劳动力回归。” 因此,在“你情我愿”的作用力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园区招商引资,企业进驻合作都进行得如火如荼。金考拉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就是在这波全国纺织产业转移潮中成为转移试点园区的。 据赵睿介绍,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功能,认真履行试点协议,金考拉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以整个纺织产业中的制造产业为核心,承接部分梯度转移。“我们整个产业城的规划是通过品牌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孵化微型企业,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良性的产业环境绝对不是一家独大的,或者是几个带头大哥就能做起来的,它应该是由成长的有着产业梦想的中小型或者微型企业,它们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红利效应削弱,园区作用亟须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蓬勃兴起,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大优势。然而,随着成本、劳动力以及土地等各种优势的红利效应逐渐消失以及国际竞争压力增大,部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十分令人担忧。 朱文嘉认为,目前纺织园区的建设以及布局还需不断完善。当前纺织园区的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而且缺乏产业链规划、盲目发展的园区不在少数。在他看来,欲进行突破,园区需要做出改善:其一,重视产业链规划,使相关企业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其协同发展;其二,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园区内企业进行升级转型。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家纺行业的产业集群数量虽不多,但特色很明显。比如浙江以布艺为主,江苏以床品为主,山东、高阳以毛巾为主,形成‘一域一品’,协同发展。为我国家纺行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新常态下,也面临着新问题。下一步产业集群要做的事,就是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目前的产业集群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品牌孵化器。以江苏的叠石桥为例,有9000个经营户,都在做产品,但是出名的可能只有几十家。所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培育其做大做强。” 产业园区搭上“互联网+”顺风车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园区都意欲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时代背景下,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实现传统产业质变式的梯度转移,用“大数据、大生产”助力传统纺织产业发生蝶变。 赵睿认为,一个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健康、规范、理性的发展一定要清楚客户需要什么,一定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跟客户相结合的。“一个能够及时感知用户喜好,并能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创新的全新产业链,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拉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引擎”。 “以我们园区为例,下一步我们会建成国内目前第一个纺织产业的智库中心,入园企业拿着我们的大数据会非常清楚地知道下半年的流行趋势,包括色彩、剪裁等,在这一领域我们可能会成为先驱和先导。此外,我们将会通过大生产,将整个产业链拉通,从最上游的原料、设计、打板,到中游的织造,再到下游的售后、服务和体验,在整个产业链真正意义的把它拉通,为聚集在我们园区的近千家中小微型企业服务。”赵睿说。 杨兆华指出,目前纺织行业对产业产品研究的人很多,对消费者的研究稍显不足。以前,我们都是对B端研究很深,现在都讲究C端,这一点上我们就很吃亏。因此,下一步我们应该倡导纺织企业要加大对C端的引导和研究。首先是要满足C端,要有互联网的思维、信息化的平台。 在黑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王丽梅看来,“互联网+”不只是做电商这样的概念。“‘互联网+’时代,应该是个性化、是定制,即通过各种要素直接、间接积累用户数据,不仅可作为下次销售的依据,更应该成为对设计、制造最准确的指导,从而使单纯工业化的‘制造’,变成个性化的‘智造’,以之为引擎,拉动一个快速反应、不断创新的最具市场化的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企业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