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国产棉质量参差不齐 全面升级迫在眉睫
2015-11-09
分享至:

  新的棉花年度开始后不久,一则新疆棉质量下降的信息加剧了棉纺织企业的苦闷。这则来自中国纤检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已公检的棉花加权长度指标同比减少1mm,27mm及以下的占比59%,相比去年,新疆棉质量严重下滑。因此有内地纺企负责人乘兴而来,空手而归,“感觉没有可用之棉”。这一情况让人无法淡定。

  国产棉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多年来都是下游棉纺织企业的一块心病。尤其是近年来,国外的低成本低支纯棉纱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低支纱市场形成巨大冲击;我国棉纺织企业进一步提升纯棉纱的产品档次,以避开与国外低成本纱竞争的红海。然而,我国的棉花市场根本无法支撑企业对于产品等级不断提升的需求,国内棉花质量不高与企业对于高等级棉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愈发突出。

  据了解,我国并不缺少棉花,而是缺少能满足纺企要求的优质棉。据统计,我国的棉花年消费量约在700万吨左右。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15/2016年度我国的棉花产量为586万吨,而我国的进口棉花配额为89.4万吨,加上目前储备棉资源约1100万吨,2015/2016年度我国的棉花资源仍供大于求。纺织企业普遍反映,国内的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织企业严重脱节,国产储备棉花品质达不到企业的用棉要求,加上政策层面的偏离,造成了目前“好棉花缺乏、差棉花泛滥”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棉纺织行业的中高端产品占比越来越大,企业对优质皮棉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为寻找到能与高档产品相配套的优质棉花原料,众多棉纺织企业不断加大对全球棉花的采购力度。但由于棉花配额的限制,棉纺织企业对于高等级外棉的需求同样得不到满足。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棉花质量结构不合理,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国内棉花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棉花质量提升的重要性,3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结束、实施棉花直补政策等举措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新疆等棉花主产区也在多方面尝试改善棉花质量。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棉花种植“重量轻质”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多年顽疾急需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那么,国产棉质量、产业结构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新疆棉质量提升工作进程如何?棉花期货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解决这些问题,让棉花资源真正做到由市场配置,是我国棉花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的第一步,也是我国纺织制造业保持市场竞争力、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的基础。

  (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