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新区向阳村被称"棉花村" 年销棉被达3万余床
2015-12-14
分享至:

  临近元旦,结婚的新人多了,按照当地风俗,结婚就得缝新被。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向阳村的棉农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村里共有近百户村民从事这个行业,活多的棉农一天能做100多床棉被,收入两三千元。一年下来,向阳村可卖出3万余床新棉被,它也因此被称为“棉花村”。记者昨天了解到,宝山镇正在打造一处电商平台,打算借此将当地的棉被、苹果等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被面花纹多村民挑花眼

  向阳村位于宝山镇政府驻地西北位置,地处偏僻,以农业为主,素有种植棉花的传统。该村村民朱秀琴是其中的种棉大户,她一个人就种植棉花十余亩。

  昨天,记者来到朱秀琴的棉花加工厂里看到,邻村来订做被子的张大婶正在挑选被面。“天冷了,俺准备做两床新被,把旧被给换了。来一看,光被面就有100多种花纹,感觉哪种都挺好,挑花了眼。”张大婶说。见此情景,朱秀琴赶忙上前介绍每种被面的特点,最后张大婶选了里面红色、外面绿色的被面。刚接待完张大婶,家住七宝山村的李大婶又来了,她的儿子和女儿都在新区市区工作,她前几天订了3床被,准备送给孩子们用。朱秀琴赶紧将做好的新被取出来,李大婶将被摊开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感觉挺满意。

  活忙时每天能挣两三千元

  别看做新被的成品棉花又白又轻盈,要加工起来也很麻烦,在隔壁的弹棉花车间,朱秀琴的丈夫刘玉刚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头上沾满了棉屑,看上去就像满头白发。“每天忙活完后,我回家都得好好洗个澡。”刘玉刚告诉记者,棉花刚摘下来时,里面都含着种子,得先用脱种机将种子打出来,然后再用梳棉机将棉花压薄,最后用辊子将薄如蚊帐的一层层棉花卷在一起,才是成品棉花。“棉花跟内外被面加起来,最多300元,比太空被的价格低很多。”朱秀琴算了这么一笔账:以6斤被为例,除去人工等费用,每床棉被最多能赚七八十元,如果顾客自己带着材料,只需要加工的话,每床被能赚10元,活忙的时候,每天挣个两三千元没问题。

  小村近百户村民种棉花

  朱秀琴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她和丈夫开始做贩卖棉花的生意,发现周边没有棉花加工点,不少种棉户只能把棉花送到诸城加工,自己就想做个棉花加工点。2004年,朱秀霞买下村里的几处空房,开始加工制作棉被,生意不错,第二年就上了电脑缝被机。“被子做得好不好,主要看棉花是否均匀平整,针脚是否严密。刚开始,村民根本不相信电脑缝制的被子会盖着舒服。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不少村民用后觉得不错,电脑缝的棉被才慢慢被人接受。”朱秀琴说。

  为了保证棉花的质量,朱秀琴在2010年成立青岛宝山镇向阳棉花合作社,吸引社员入户种棉和制作棉被。合作社从最初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近百户,种植棉花300多亩,向阳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棉花村”。

  小村年销3万多条棉被

  这一年下来,朱秀琴总共能卖出上万床被,而向阳村全村能卖出去3万多床棉被。“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宣传,起初来订做棉被的主要是周边村庄的村民,后来大家口口相传,订做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现在有不少客户来自青岛市区、开发区以及胶州,甚至日照、潍坊等地。”朱秀琴说。

  “我们现在正在打造一处电商平台,等完工后,当地的被子、苹果等土特产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销售。我们要让这些纯绿色无污染的土特产品飞向全国各地。”宝山镇党委委员刘然吉昨天告诉记者。

 

  (青岛早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