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新疆纱、内地纱、进口纱三分天下将成定局!
2017-02-15
分享至:

  受益于国家对新疆棉纺业的扶持政策,2016年新疆地区纺织规模发展更进一步,无论是产能产量还是品种质量都更加完善,从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看,2016年新疆已经提前完成棉纺产业发展的计划目标,新疆纱与内地纱、进口纱“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在稳固形成!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16年,新疆全区粘胶纤维产能已超过了80万吨,织布机数量接近18000台,建成纱锭数量超过1300万锭,服装产能达到了1.5亿件。2016年1-11月,新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较为理想,其中棉纱产量达到了95.11万吨,棉布产量达到了1.54亿米,服装生产量达到了2933.89万件,化纤浆粕产量达到了36.21万吨,化学纤维产量达到了61.72万吨。从产能和产量数据看,未来随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日趋完善和成熟。

  据悉,有专业人士表示,进口纱价格跟国内纱线相比已经缩小到了1000-2000元/吨,当低于两千元时,中国的纱线将会很有竞争力,尤其是新疆棉纱。在各项产业政策的扶持下,目前新疆生产的棉纱每吨比沿海地区便宜3600元,比越南便宜人民币4600元,新疆纱凭借价格优势正在迅速崛起。

  近些年,国内外棉价差进一步扩大,导致中低端进口纱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涌入中国,对国内中低端纱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3年,我国棉纱年均进口量高达200万吨以上。在2015年前3季度,我国从印度进口54.7万吨棉纱线,同比增长40.5%,进口单价2.7美元/公斤,下滑11.4%。从巴基斯坦、越南分别进口42.9万吨和37.8万吨棉纱线,增幅分别为19.9%和34.1%,进口单价分别为2.37美元/公斤和2.86美元/公斤,虽然进口数量有所增加,但利润相较往年已出现大幅下滑。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合计占我棉纱线进口总量的74.2%。

  新疆纱、内地纱、进口纱已在国内棉纱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三者的市场份额会随着生产成本的变化出现较大变动,对棉花上、中、下游产业企业均会带来影响。企业制订生产计划、定价策略等均要考虑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动情况。

  

  (来源: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