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皮革时尚产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017-04-17
分享至:

  “皮革时尚产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靠‘老企业’‘老产品’‘老业态’是走不远的,一定要培养新动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宁中国皮革城董事长张月明这样表示。柔性快速反应供应链、个性化定制、示范性生产……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企业家聊起这些词汇。

  张月明告诉记者,海宁走在创新前沿的企业现在基本采用 “柔性快速反应供应链”的生产方式去应对市场快速和个性化的需求,具体方式有多种,譬如先试制一批新款式,在每个门店各放两三件试水,并通过各种渠道与消费者互动,一旦发现适销对路的款式,立即快速补货。有的企业还把柔性快速反应供应链和个性化定制结合起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要,快速地进行设计和生产。

  “从设计到原料采购、成衣制作再到投放市场,传统的供应链模式需要120天以上,最早提出‘灵敏供应链系统’的国际服装巨头ZARA实现了15天全球快速反应,被业界称之为奇迹。我们的要求是,从下单到设计、制版、生产,再到上柜或者直接交付给定制的客户,全程必须在7天内完成。”海宁麦恩雷特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亚光告诉记者。

  海宁艾玛皮革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从2012年开始创建自己的公司,几年运作下来,他发现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款式越来越多、单款产量越来越低。“去年公司开发了不下1000个款式,产量最多的一个款式也没超过2000件。放在以前,一个款式可以做到上万件。这说明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现在企业也很谨慎,很少像过去那样先生产一大批衣服再投放市场,以避免‘死’在库存积压上。”周杰这样说道。

  葛亚光则向记者透露,为了应对个性化需求,公司专门设置了一条“柔性快反生产线”,用他自己的话说:“五件十件的订单尽管拿来,最快一天就能交货。”在2017海宁中国皮革毛皮原辅料展上,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一些原料参展商和专门的设计机构合作开发新款式,将原辅料制作成服装成衣进行展示。

  譬如,来自山西朔州的德盛皮革与意大利的设计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原料产品和成衣款式参展,并请设计师到场为客户讲解产品和成衣的款式趋势。公司董事长张庆忠表示:“原材料是为成衣服务的,我们在开发产品时已经考虑到不同面料适合做成什么样的衣服。制作成衣直接展示,一方面是让服装企业对原材料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另外一方面为成衣的设计开发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方向。”

  “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归根结底是市场倒逼出来的,有句话说得好:‘你变了世界就变了’。面对行业的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世界变了,你还没有变’,对于企业发展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张月明这样分析道。“2017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面料时尚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在海宁揭晓。这项大赛由中国皮革协会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海宁中国皮革城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国家 (浙江)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协办。

  大赛自去年11月份启动,来自浙江、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土耳其等近30家企业的144件作品参赛。最终大赛专家组评定产生了10家面料最佳研发企业、6个单项奖和20块最佳研发面料。 据悉,“真皮标志”证明商标由中国皮革协会于1994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中国首批证明商标之一,迄今已在海外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记者注意到,在此前的1月20日,由中国皮革协会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海宁中国皮革城承办的第二十届“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服装设计大赛海宁、佟二堡、成都三大赛区初赛已经揭晓。

  “服装领域的‘真皮标志’设计大赛起步于1997年,当时叫全国皮革服装设计大奖赛,一直都在海宁举办。后来扩展为皮革、裘皮服装设计大奖赛,赛区也从海宁扩展到佟二堡和成都。现在这项大赛又拓展到面料设计。这说明设计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从共识成为普遍行动。”海宁皮革行业协会会长任有法对记者这样表述。

  记者还了解到,皮革、裘皮服装设计大赛需要有企业出资、出原料、出设备和人工协助完成参赛服装的打样和制作,而愿意“慷慨解囊”的企业也从一开始就与参赛选手 (其中很多是相关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深度接触,其中很多通过大赛脱颖而出的新锐设计师则被企业捷足先登地收入囊中。

  这种积累使得海宁逐渐形成了行业内领先的“设计 ”集聚地。与此同时,海宁与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设计机构的合作也不断扩展和加强,海宁市政府还采取补贴学费等方式鼓励企业把设计师送出去“充电”,支持业界成立全国首个皮革设计师协会——海宁设计师协会。浙江省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等也先后落户海宁。

  迄今,海宁中国皮革城及周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能力的设计企业40家,设计中心工作室60家、拥有专职设计人员642人,已培育省级优秀工业设计企业1家、嘉兴市及海宁市级优秀工业设计企业 (设计中心)16家。各设计企业、工作室实现设计服务收入累计达到5.67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累计94.05亿元,累计实现各项投入7260.07万元。

  长期以来,手工缝制一直被认为是服装制造业“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但对于企业来说,自动化程度偏低带来的效率不高、成本趋升等成为近年来越来越挠头的难题。皮革服装企业是否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制造?在海宁麦恩雷特时装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看到了这种尝试:该公司不仅引进了ERP系统,而且借助各种自动化设备设置了新的流水线。

  海宁麦恩雷特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亚光拿着该公司的一款绵羊皮夹克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用20个工人,传统的生产线一个工作日最多做75件,“麦恩雷特”的生产线因为有多个工序实现自动化,产量可以达到150件。

  据悉,ERP管理、自动化生产、6S管理等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得到尝试和推广,而这种趋势显然也符合政府的期待。在海宁市经信局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份题为《关于促进皮革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的文件,具体包括研发设计、创建品牌、人才引进培养、拓展市场、电子商务、做大做强、个性化定制、设立皮革时尚产业发展基金等11项鼓励措施。在2016年12月底召开的海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该市提出用五年时间将包括皮革、经编、家纺在内的三大传统产业打造成规模破千亿元的时尚产业。

  自2015年以来,浙江省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时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时尚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将时尚产业列入支持该省经济发展的七大“万亿产业”之一,目标是到2020年将包括皮革等在内的时尚产业打造成规模达万亿元的时尚产业。

  2015年6月,浙江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海宁皮革城等为核心的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正式入围。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将建设时尚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区、国际时尚品牌馆、总部商务区、设计师梦工厂、皮革科创中心、国际时尚休闲园、时尚风情街等8个项目。张月明预测,“未来三到五年,皮革时尚产业的规模还会扩大,但结构会发生巨变:很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敢于创新、舍得投入的‘新势力’”。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