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让“非遗”产品走进现代生活
2017-08-04
分享至: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杭州新天地集团、杭州淳安县政府共同宣布,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在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举办。

  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提出,要让传统工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在提升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良好氛围和背景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年来着力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并精心策划召开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

  我国纺织业历史悠久,纺、染、织、绣、印、服装服饰等传统技艺底蕴深厚。据统计,在我国已公布的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纺织类“非遗”多达百余项,是“非遗”项目中涉及门类最多、覆盖面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一类。

  尽管纺织类“非遗”与大众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但要让“非遗”产品真正走进现代生活,还需要在提升传统工艺设计水平、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多方面下大功夫,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将“非遗”传承发展的“保护链”与纺织工业的“产业链”有效衔接,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纺织传统工艺的核心是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手工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无可替代的特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追求个性化和产品品质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纺织传统工艺也正在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转变为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因此,纺织传统工艺品要以精工细作、彰显个性为原则,加快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丰富产品和相关衍生产品,增强纺织类“非遗”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这就需要包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者、企业家、设计师、专家学者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探索“文化+产业+互联网”的“非遗”传承新途径,尽快形成“以文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发展新模式。

  今天的中国纺织工业已具备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丰富的企业资源以及独特的产业优势。纺织行业要充分调动知名品牌与企业、优秀的专业设计力量等,尽快完善纺织非遗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全面提升纺织非遗发展创新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纺织“非遗”遍布各民族、各地区,生产形式灵活多样。保护、传承与创新这些传统手工技艺,把当地居民的手工艺产品带出大山,提高市场价值,对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实现精准扶贫,建设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