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银丝牵起大产业 广元朝天区蚕桑产业改造之路
2017-11-15
分享至:

  “勤养猪、懒养蚕,二十五天变现钱。”朝天区群众口中的顺口溜,道出了兴桑养蚕的好处。

  广元市朝天区,地处秦巴山南麓,气候温润,自古就有采桑养蚕的习俗。近年来,该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培育和开发“短、平、快”的蚕桑产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传统蚕桑产业改造之路。

  科技养蚕基地产量成倍翻

  “定杆养型很关键,直接影响到来年的收成……大家一定要转变枝条多就叶子多的错误观念。”11月1日,参加蚕桑产业技术技能培训的100多人,来到安林辉蚕业专合社桑园里,合作社社长苏治安一边演示给大家看,一边毫无保留的向大家介绍着技术要领。

  “大家都说从我这拿的小蚕质量好、长得旺、茧子大。”蒲家乡元西村苏奇林从养大蚕转变为小蚕智能化共育,今年利用三分地的桑树养小蚕就收入2万多。他还介绍,小蚕的质量决定大蚕和蚕茧质量产量,虽然小蚕智能化共育的技术含量高、风险高、利润高“三高”,但可以减轻农户的孵化和养殖风险,更为农户后续养殖、上簇一致性提供了保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蚕桑产业只有走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科技化、多元化道路,才能让群众留得住、能致富。”朝天区蚕业局局长马继章介绍,近年来,朝天区大力推广科技养蚕,建成万亩文安现代(蚕桑)农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高效密植桑种植技术,全区累计种植桑树4000万株;引导农户使用切桑机、桑园伐条机、喷粉机等蚕桑机具,大大减轻了蚕农的劳动强度。目前,该区蚕桑养殖已从传统的年产3批次增加到6批次,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蚕布局的不断优化,还将提高到每年养殖8批次。据统计,2017年,该区发放蚕种17000张、产茧12000担(600吨)、蚕茧收入实现2220万元,分别较去年净增1600张、1220担(61吨)、333.5万元。

  朝天区结合产业扶贫,针对贫困户实施“人均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工程,并采取举办技术讲座、集中召开现场会、印发实用技术资料、走村入户现场指导等多种办法,实现了贫困户种桑养蚕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两年来,1300多名贫困人口依托蚕桑产业实现脱贫,该产业已成为群众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

  订单养殖农户吃下“定心丸”

  “要通过我们的带动,让蚕桑产业做起来,让大家腰包鼓起来。”2016年,苏治安在文安乡茨竹湾村流转土地500亩,栽植养蚕叶用桑、果桑,正式投产后,可养蚕2000张、产茧7万公斤,带动当地群众直接收入达260万元。

  去年以来,朝天区围绕蚕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鼓励种桑养蚕农户、返乡创业等人员,大力发展生态密植桑园,并通过多批次科技养蚕,适度规模经营蚕桑产业。今年,该区适度规模大户新建标准化密植桑园5000余亩;发展拥桑10亩、年蚕桑收入5万元以上大户500余户,带动了蚕桑产业由家家户户小打小闹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转变。

  “我们与专合社签订了订单,既不愁技术,更不担心价格。大家养蚕的积极性很高。”文安乡茨竹湾村四组王齐秀介绍,村里的蚕农和她一样,年初与“金达蚕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订单,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蚕种、蚕药、技术服务,每批次蚕茧及时通过合作社全部卖出。今年,她养了20张蚕,收入近4万,较去年收入翻了5倍;2018年,她将再扩大规模,种植密植桑20亩,力争养蚕40张,让收入再翻番。

  新型经营主体、养殖大户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贫困户积极参与。王齐秀介绍,贫困户李兴云在今年养春蚕时遇到了疾病,无法解决,通过合作社、大户的耐心指导,养蚕的技术提高很快,今年收入7000多元。

  延伸链条保证蚕农有钱赚

  在朝天区七盘关工业园三元茧丝绸公司的缫丝车间里,工人们正将煮好的茧放上自动缫丝机。机器飞速旋转,缫丝机上成千上万的茧最终形成一籆丝。

  “近段时间国际市场行情又有所上扬,我们几条生产线全开,加班加点进行生产。”公司负责人赵春明介绍,经过多道工序后,成品丝将出口到欧洲、南亚等多个地区。公司实现年缫生丝100吨、生产蚕丝被10000床,产值达5500万元。

  “我们在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蚕桑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桑蚕产业链条,不断增加桑蚕综合经济效益。”马继章介绍,目前,该区探索生态循环现代蚕桑种植、养殖、加工、园林观光、休闲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开发,深入推进蚕桑种养向产业融合经营转变,已形成蚕桑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连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朝天区深入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依托水磨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文安—马家坝—青林乡村旅游环线建成桑资源综合开发示范园,桑蚕生产体验园,养蚕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园,蚕桑知识科普园,桑叶、桑葚采摘园,蚕桑文化展示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品尝桑蚕菜宴、观赏自然景观。

  众多游客的涌入,更催生了业主积极开发出桑枝、桑叶、桑椹、蚕蛹、蚕沙等桑蚕副产物,进一步提升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能力和综合效益。

(来源:中国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