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新型省份创建高潮全面掀起,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已成燎原之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逾20省市出台创新型省份建设及科技创新详细规划,特别是临近2017年年末的一两个月来,多地密集出台系列文件和规划,加快抢筑科技创新高地。
专家表示,进入“十三五”下半程,各地开始加速完成国家部委及地方层面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这对2020年我国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从创新型国家主要标志性指标来看,目前已经完成过半,下一步将把重点放在提高研发投入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上。
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为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北京日前出台了包括《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数十个系列文件,从总体要求、重要任务、产业布局等方面,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整体部署。
而此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沿广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复合型要道,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区域,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中国“硅谷”。
山东、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也纷纷印发创新型省份实施方案、创新驱动发展纲要等。值得一提的是,壮大创新型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成为各地抢筑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发力点。例如,山东省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新增30家左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发挥好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加快培植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浙江省提出,发挥信息经济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努力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渠慎宁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赖新技术、新动能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新技术。部分省份提出对标国际,对各地抢占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示范效应和引导意义,也有助于打造全国层面多点开花的布局。
“事实上,对于创新型省份创建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家和各地十三五规划中都有部署,相关部委如工信部、发改委也提出了系列考核指标。目前已经进入十三五后半期,所以各地为完成进度也在加快速度。”渠慎宁说。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王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对于支撑和实现2020年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以及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性指标有四个,分别是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目前第三和第四目标已经实现,标志性指标完成过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2017年初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这两项指标距离2020年的目标都还有一定差距。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