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江浙地区纺织业,节后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用工荒”
2018-01-08
分享至:

  岁末年终,市场的热度逐渐降下来了……但是纺织老板们闲不下来,除了要忙着收款,还要操心节后用工问题!特别是发达地区纺织业,也即劳动密集型行业,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用工荒!企业“用工荒”将直接导致企业老板的“用工慌”恐惧升级!最害怕的则莫过于老员工纷纷离职、新员工迟迟不到,公司寂寂寥寥,车间冷冷清清,办公室稀稀拉拉,招聘会门可罗雀。

  沿海地区和内地

  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将迎来史上最激烈的争夺!

  根据公开信息,山东沿海地区纺织企业2007年纺纱工人工资在700~800元/月水平,2008年跃升至1500~1600元/月,涨幅高达100%。2008年之后,纺织工人工资“芝麻开花节节高”。至2015年底,山东威海、青岛、济宁等地纺织工人工资已达到2800~3500元/月(一线普工工资),而稍有技术的工人工资则是4500~5000元/月起步,月入万元也已是普遍情况。

  与此同时,工人回流和“招工难”也已成为近年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频现“用工荒”。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的产业转移初具成效,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纺织服装行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当地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很多岗位,这些人不需要远程到其他省市,而就近在家乡就业,工资待遇不会低多少,消费水平低,住宿回家等开支减少,又可兼顾父母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纺织产业转移的逐步推进,去内地办厂的企业越来越多,纺织熟练工回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有些企业甚至于还会带去一些沿海地区的熟练工。

  沿海地区,已经不适合基础产业工人的生存,别说买房子了,就是日益高涨的房租和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已经产生了极强的压迫感。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以“户籍属地管理”为依据,将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置于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各自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外地劳务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基本享受不到当地与户籍挂钩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利,同时又缺少话语权,“同城不同权、同工不同酬”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在户籍这道门槛下,个人无法在城里寻找到“家”的归属感,只能游离在城市的边缘。这是“用工荒”形成的制度根源所在。

  另外,其他行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内地的工厂,还是沿海地区本身,也在争夺我们纺织行业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纺织业阶段性复苏,订单将持续稳定增长,国内对于熟练工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我们纠结的“招工难”和“就业难”也会越来越难!

 

  (来源:中国绸都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