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四川绵阳:农家小蚕茧结缘奢侈品大牌
2018-01-10
分享至:

  1月1日早上,气温降到5摄氏度,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的桑园里有一层淡淡薄雾。农民田华披着军大衣来到桑园,他关心的是40亩桑树过冬和树下套种的蘑菇。就是靠着这里的桑叶养蚕,不久前,他家今年第六批蚕茧被整体收购,经过绵阳天虹丝绸公司加工,以顶级生丝的形式,漂洋过海,最后制成丝巾服饰,进入爱马仕、LV等奢侈品的橱窗。

  高品质蚕茧也为田华和周边数百户蚕农带来丰厚回报——平均每年每亩桑蚕茧收入约1万元,比同行高3000元以上。而在几年前,涪城区桑蚕产业不断萎缩,蚕农砍桑情况时有发生。

  是什么让一个日趋没落的传统农业项目,在短短几年内焕发生机?

  去年的冬管,田华多了一个新任务——尝试利用桑树枝叶、谷壳为基质栽种蘑菇。这项新技术是天虹丝绸公司新开发的,顺利的话,可为每亩桑园再增加2000元的年收入。

  与其他地区的现代农业项目一样,涪城区桑蚕产业也有一家龙头企业——天虹丝绸公司,其合作农户数千户,基本覆盖了涪城区3万亩桑园。

  一般来说,龙头企业会采取大规模流转土地、自主经营、聘请农民务工的产业化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有时只会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和务工费用,难以从产业发展中分享成果。

  但桑蚕产业有所不同。在采桑叶、育小蚕等关键时期,劳动力需求较高,20亩桑园最高峰需要8个人。因此,天虹丝绸没有采取自营桑园的模式,而是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农户依然分散经营,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采购。

  为了确保蚕茧品质,增强蚕农的产业黏性,天虹丝绸将收入的大部分反馈给了蚕农。初步统计,2017年天虹丝绸工农业总产值约3.5亿元,其中2.2亿元以收购蚕茧费用的形式,进入了农户的荷包,占比近63%。

  “共享产业成果,彼此信任,应该是涪城区桑蚕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涪城区农委负责人说。

 

  品质争上游政府企业共建标准化桑园

  过去几年,蚕桑产业萎缩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分散经营的模式局限品质   争上游政府企业共建标准化桑园

  过去几年,蚕桑产业萎缩是一个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分散经营的模式局限了蚕茧的品质,而这又导致一般品质的蚕茧价格持续走低,无利可图迫使农户砍伐桑树。

  涪城区桑蚕产业的出路关键要靠品质提升,走高端路线。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搭建利益共同体,舍得给农户分配利润外,还必须要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模式。

  基于此,天虹丝绸集中流转了7800亩土地,作为产业示范区,并整合政府相关项目资金,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对土地进行田型整理、修建沟渠、统一栽桑。同时天虹丝绸还为每20亩桑园配套建设了蚕房和蚕台,并将桑园和配套设施返租给农户。“前两年不收土地流转费用,同时农药化肥免费,基本上可以做到‘拎包入住’。”天虹丝绸负责人说。

  同时,天虹丝绸还聘请了250余位技术人员,免费为合作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也正是基于此,如今,涪城区蚕茧、生丝的品质稳步提升,不仅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还被欧洲奢侈品牌所青睐。

  2017年,涪城区入围全省田园综合体试点。随着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推进,桑蚕产品的衍生经济也渐渐起步——蚕沙可以制作有机肥,冬季修剪下的桑叶和谷壳可以种蘑菇,每年仅此两项就可增收3200余万元。2017年下半年,一条新修的公路从杨家镇穿过。未来,这条路旁还将新建一个桑蚕文化体验园。

 

  (来源:四川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