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聚焦中美贸易摩擦:棉花作为反击利器,背后有何深层逻辑?
2018-04-09
分享至: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正朝着升级的方向发展,就在美国宣布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后,仅仅相隔几小时,中方即宣布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其中包含棉花值得关注。为何中方会选择棉花作为反制措施,背后又有何玄机?

  对美国来说,中国现在是美国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比例的15%,美国虽然对中国整体上是贸易逆差,但在农产品上却是顺差。更要命的是,对特朗普而言,中部农业州是他核心的支持者,是共和党的票仓。

  显然对于这份清单我国政府是早有准备的,既打到了对方的痛处,遏制了其嚣张气焰,而且又能避免杀敌一千自毁八百。以棉花为例,2017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15.48万吨,其中美棉进口数量最大,达50.6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3.84%;其次是澳棉,达25.8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2.34%;印棉进口量排第三位,达11.20万吨。

  一旦美棉进口关税提高25%,美棉价格将接近18000元/吨,这意味着美棉在我国市场彻底失去了竞争力。截至3月22日,中国累计签约美棉244万包,占美棉出口签约总量的16%,同时,中国已签约下年度美棉70.95万包,占2018/19年度签约量的25%,是目前为止下年度美棉的最大买主。倘若增加关税,美棉损失可想而知。这场针尖对麦芒、势均力敌的贸易摩擦,想必是特朗普低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

  换个角度看,即便我国丢失美棉市场,每年的50多万吨缺口完全可以进口澳棉、巴西棉等国棉花进行弥补。更为关键的是有储备棉作为坚强的后盾,这次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市场影响有限。目前我国储备棉还剩400多万吨,维持国内棉花供应稳定绰绰有余。即使是在2017年度我国棉花产不足需,仍有210万吨缺口的条件下,我国棉市依旧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受到贸易摩擦消息的过多影响。

  这次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凸显了储备棉在棉纺织产业中的重要性。贸易摩擦不等于价格上涨,还有可能导致价格下跌。中国不仅是潜在最大进口国,而且还有国家储备。正因如此,这次美棉才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如果储备棉库存已经下降到300万吨以下,ICE期货也许就不会如此敏感,方向和力度也会表现的不一样。更加说明中国的政策在市场上是有话语权的,储备棉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是行业发展的防火墙。

  可以想见,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将变成常态,在国内棉花产不足需和国外市场紧平衡的状态下,维持储备棉一定规模不仅能够增加对美谈判的信心和筹码,还将对稳定国内纺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棉花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中国大陆两项目荣获“
sy.jpg
202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
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国
01.jpg
“承上启下 多元创新
sy.png
统一思想探寻发展新路
360.jpg
首届中国(渠县)户外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