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北京谋减量高质发展:“动批”将变创新示范区
2018-04-16
分享至:

  随着“动批”“天意”等关停,批发业正式告别京城。后批发时代北京路在何方?北京正式进入减量发展新时代。官方4月宣布“动批”未来将建成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

  日前,记者跟随“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采访团走进北京核心区西城区。

  回溯“动批”疏解:聚焦首都功能

  “动批”的形成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彼时,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天南海北的人们聚集在北京动物园附近,自发形成一个小市场:衣服、袜子、皮鞋……应有尽有。渐渐地,服装批发业如燎原之势,愈发红火,地摊式的“马路经济”不断壮大,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

  “动批”的名号,就此传开,很快成为中国北方批发业的一个标杆。2005年左右,“动批”进入“黄金时代”:聚集有东鼎、聚龙、众合、天皓成、金开利德、世纪天乐等12家大型服装市场,1.3万个摊位,日均客流量达6至7万人次;节假日可超过10万人次。

  不同于王府井、三里屯商圈偏重高端定位,“动批”主打廉价和批发。虽然“动批”的兴盛,让不少人尝到“第一桶金”的甜头,但随着城市转型发展,“动批”带来愈来愈多的烦恼。

  在“动批”最红火的日子,李云伟每天担忧不已:“35万平方米要承载10万人次,火灾、踩踏的危险让人‘细思恐极’啊!”他是西城区商委原副主任,2016年调任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

  “动批”所在的西城区,被视作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动批”的发家,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紧靠西二环、毗邻西直门。但随着城市发展,拥挤的人流和车流,“动批”周边形成密集的堵点。三轮餐车、黑物流、黑车24小时穿梭其间,一包包货物堆在路边,“脏乱差”成为“动批”环境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核心区,‘动批’的城市运营管理成本很高。”北京市西城区常务副区长孙硕介绍,“动批”80%以上的业务主要是服务外埠地区,并不面向本地民众,市场内的群租房、违法建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数据显示,“动批”年均给西城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支付的管理费用年均超1亿元。人口增多、资源有限,“大城市病”的问题凸显。

  2013年12月,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成立。2014年,北京出台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要求在核心区,即东城区、西城区,严格禁止制造业、建筑业、批发业等。2015年1月,“动批”疏解时间表正式公布。

  守着寸土寸金的城中心兴盛了30年的“动批”,命运就此发生了变化。

  “腾笼换鸟”:规划创新示范区

  “难,真难。”回忆起“动批”疏解,孙硕如此感慨。由于“动批”楼宇产权复杂,在疏解初期,面临着众多阻力。

  疏解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理清关系。“疏解不是拆迁。”孙硕解释,拆迁是指政府或企业单位用钱购买的所有权,本质上是买卖所有权交换的关系;但疏解不同:“动批”的房子是由产权方把房子租给市场方,市场方租给一手商户,商户之间还能转租。

  “疏解中每个市场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保障商户的基本合法利益不被侵犯,是疏解工作的出发点。”孙硕说。

  渐渐地,商户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最终形成共识。2015年1月,天皓成正式摘牌闭市,成为“动批”地区第一个整体撤市的市场。两年后,2017年11月30日,“动批”最后一处营业场所东鼎市场关停。至此,“动批”成为历史。

  疏解后的“动批”大变样。当年“韩国城”“动批”内第一个整体撤市的天皓成市场华丽转身,成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曾经逼仄难行的零散摊位,被静谧、崭新的现代化办公区取代,一批高科技、文创企业等进驻,已经诞生了年收入接近3亿元人民币并在新三板上市的科技金融企业。

  “原来这栋楼打算做商场。”首都产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大勇指着14层高的大楼对记者说,这里曾规划为天和白马二期,如今已转型为北矿金融大厦。李大勇说,这个地段区位优越,如果只做普通市场,与区域形象不符,便规划改为高端写字楼。

  疏解非首都功能,意在“腾笼换鸟”。“动批”的未来有了新的定位——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

  日前,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强强联合”,依托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建筑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及人才资源,深入合作。

  “要合理用好‘动批’疏解的30多万平米宝贵空间。”孙硕说,“动批”区域北接中关村、南临金融街,位于中关村科技园的重要组团之间,具备科技创新的产业基础;将培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前沿展示和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创新金融服务沃土。

  360企业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4月初,360企业安全集团宣布将整体落户曾经的万容市场,总建筑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将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网络安全四大核心技术,辐射带动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

  其他楼宇也正在进行设计。四达大厦,未来将作为以金融科技为主体的智能楼宇;世纪天乐,拟转型为北京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引入科技、金融、人工智能(AI)、智库等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聚龙市场,拟转型为聚龙体育文化中心,提供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要下更大气力做好‘动批’区域环境提升工作,展现“动批”区域的新气象。”孙硕说。

  首都新时代:减量中谋高质量发展

  批发业疏解的浪潮,从一个侧面宣告北京迈入“减量发展”的新时代。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当人口资源环境制约顶到“天花板”,北京正在调整思路做“减法”。

  去年9月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发展要严守“双控、三线”。“双控”一是控人口规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二是控土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守住三条红线: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明确表态,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要减少;将确保核心区建筑规模负增长,中心城区规划建筑规模动态零增长。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工指出,北京作为迈向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一个率先主动通过减量发展来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转型发展的超大型城市,要更加自觉、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他说,减量中发展,必须改变要素依赖,以创新带动新动能。在北京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小米、百度、联想、滴滴等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占全国数量过半的67家“独角兽”企业,将成为北京蓬勃发展的新动能代表。

  高科技引领首都发展,北京正在构筑高精尖产业结构。疏解的空间成为科创产业“孵化器”,仅在西城区,每年当地政府便投入超1亿元人民币财政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中关村西城园已培育有研稀土、洛可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一定会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