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绵阳三台:传统小蚕桑焕发新活力
2018-08-13
分享至:

  绿油油的桑林铺满田野山林,漂亮整洁的农家小楼镶嵌在一片葱茏之中。盛夏时节,是夏茧上市的时间,三台县石安镇报春村的村民又到了最忙碌的时候。

  “除了栽桑养蚕,我们村的蚕种、桑苗、桑芽茶和棉丝被等产品也是供不应求。”在报春村的蚕桑基地里,正在采摘桑叶的村蚕桑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景吉武告诉记者,借助互联网,村蚕桑养殖合作社多元发展,创意开发桑芽茶、桑叶菜,生产棉丝被,培育蚕种、桑苗,增加蚕桑产业的附加值,走出了新的致富路。

  石安镇报春村是三台县远近闻名的蚕桑基地村,该村有290多户人家,养蚕户达到220余户,90%以上的土地都栽种桑树。每年全村养蚕都在2500张左右。靠养蚕年收入三四万元的人家在村子里有50多家。

  “去年养了20余张蚕子,赚了5万多元。”正在清洗蚕具的该村4组养蚕户景永红告诉记者,栽桑养蚕是报春村的传统产业,养蚕的技艺在这里从来没有中断过,蚕桑产业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败。据了解,今年春季,该村蚕茧产量达到10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520余万元。

  为进一步壮大蚕桑产业,该村成立了蚕桑养殖合作社,扩大桑树种植规模,培育优质桑树种苗15亩,并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力抓春冬田间管理等方式提高蚕桑产量,从每张产茧70斤—80斤提高到110斤—130斤。

  “以前一年只能养四季蚕,现在通过错时增养,一年可以养6到7季。”蚕农景安源老人说,他和老伴儿全年养蚕35张左右,不但建起了小楼房,还帮助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和汽车。

  在村合作社的“丝丝春暖蚕丝被厂”里,工人们正在缝制蚕丝被。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手工蚕丝被、蚕沙枕,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报春村养殖户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破“茧”而出,在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取得新的进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在“一根桑树上吊死”的单一经营模式。为了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报春村坚持走蚕桑综合发展之路,加大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着力培育果桑产业,开发蚕桑新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蚕丝被、丝绸衣裳也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景吉武说,依托报春村的蚕桑资源优势,合作社建立了被服厂,开发出蚕丝被、蚕沙枕等产品,年收入达百万。

  据了解,目前,该村蚕桑养殖合作社培育的优质桑树苗销售到三台富顺、高堰、进都、永新等多个乡镇;培育的2万余张蚕种苗在保证全村养殖需求的同时,销往周边镇乡及安州、游仙、涪城等地;桑芽茶、桑叶菜等产品远销成都、广州、浙江等地,受到市场的青睐。

  “借助互联网,我们把优质的蚕桑产品推销了出去,有效推动蚕桑这个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景吉武笑着说,传统产业要找到新路子,首先要打开思维,找到好路子,找对好路子,并坚持走下去。

 

  (来源:绵阳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