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些货币政策,外界舆论特别是市场主体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个别质疑的声音,认为是不是搞量化宽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李克强指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他要求,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金融机构要齐心协力,让更多贷款更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总理说。
降准是顺应市场呼声 2019年开年,人民银行就宣布,1月份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彼时,人民银行就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稳定宏观杠杆率,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据了解,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2月20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既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强烈呼声,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高,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空间。而且在降准过程中也适当回收了流动性。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指出,2019年1月份降准既考虑了与春节前现金投放形成对冲,避免造成流动性淤积,也考虑了缴税、年初信贷增长、地方债提前发行等流动性需求因素。从总量看,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从信贷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同时,较好地处理好了内外部平衡的关系。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探索并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
稳健货币政策并未改变 据人民银行2月15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9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7月份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而今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了明显回升。 对此,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构成看,占比较大的项目都出现了明显回升,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二是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三是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四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 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袁野分析,仅从货币投放“量”的角度,通过对2015年及2018年央行各项操作的综合对比,央行实质上实施的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仅在预期管理上更为“偏松”。 孙国峰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变。“稳健”是货币政策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以稳为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既要有效实施逆周期调节,也要把握好度。具体来看,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